多系统兼容:数据采集软硬件对多种平台兼容手机,平板,无人机,机器人,开发板等;自动化工作流程:全自动/半自动数据采集,无线数据传输,云计算,多渠道数据访问;高精度多样化数据输出:点云,Mesh,BIM,平面图等;地理位置相关,相对模型与绝对位置融合,支持LBS,AR应用。产品作业流程
线下数据采集,单人手持或基于无人机/机器人平台,效率高,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云端数据处理,无线数据传输,无人工干预,工作流程简单、周期短
;需求导向模型编辑,AI物体识别,绝对位置信息融入;服务分发,数据格式多样化,多渠道数据访问,定制化服务接口。
1.室内外无缝定位及导航技术
毫米级RTK
室内亚米级定位
无人机、机器人自动路径规划与导航
2.基于RGB-D传感器的三维重建
RGB-D 高精度矫正算法
基于多站点全局优化的大范围三维建模
3.基于AI的全自动BIM生成
基于AI的关键信息(门窗、墙体、家具)提取技术
自适应全局BIM结构重建。
陈武教授(指导统筹)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系主任,多年来,主持与参与超过60多项科研项目,在各类杂志和国际会议发表超过400篇论文(SCI 检索论文150余篇),10个专利,并为不同组织和公司提交30余篇技术报告。
李亚鑫(管理及三维建模)
武汉大学 学士 香港理工大学 硕士及博士
从2014年开始从事室内外定位技术、基于低成本传感器的三维建模技术及BIM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杨扬(市场及定位技术)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学士 香港理工大学 硕士及博士
自2011年参与相机阵列光束法平差算法,室内***频段定位,室内伪卫星定位,GNSS-R海洋遥感,GNSS-R变形监测,网络PPP-RTK等项目。
陈龙(模型优化及可视化)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学士 香港理工大学 硕士及博士
主要负责卫星数字影像处理,三维地表重建、计算机视觉算法研究与实现。参与嫦娥四号、五号及天问一号着陆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处理,着陆点选取与评估的相关工作。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创新技术产业化与国际合作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评价时间:2022-11-16
王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副秘书长
综合评价
该成果基于北斗卫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基于移动平台及空间地理位置的三维建模技术。技术创新性较强,且技术较成熟,投资回报比较可靠,目标市场处于成长市场,但该市场会出现多种技术路线,产品竞争较为激烈。
另外,因在产品产量的稳定性方面论证不足,要特别预防信息算法复杂度与安全风险。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