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双碳”背景下提升风电应用水平的储能系统规划与运营系统

“双碳”背景下提升风电应用水平的储能系统规划与运营系统

发布时间: 2022-11-14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委托开发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著作权
行业领域: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成果介绍
“双碳”背景下,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迫在眉睫。作为最广泛且重要的新能源类型之一,风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高渗透应用成为达成“双碳”战略的关键之一。目前,在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巨大,但风电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随着风电持续建设以及渗透升高,电力系统实时功率平衡将更为困难。储能系统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调控手段,联合风电运行,改善其出力特性,对于提升风电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水平具有重大且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储能如何科学地调控改善风电出力、最经济地规划布局、挖掘风储系统的应用潜力以及合理地评估服务是响应在“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与难点。风储配合下的环境收益、碳交易下的利润增长点探索也必然成为未来持续发展的重点。因此,开展提升风电应用水平的储能系统规划和运营策略研究意义重大。
成果亮点
本项目将在“双碳”背景下提升风电应用水平前提下,应用一款移动式应急电源并在其基础上开展风电场储能控制策略和经济定容规划的研究。 本项目针对自治区幅员辽阔,风电资源丰富的特点, 面向集团下辖风电场及调度中心对应急电源的需求开展工作,为风电的开发,消纳及外送提供技术和理论的保障。 在风电领域储能尤其是应急储能存在着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问题。本项目秉承灵活电网工程的理念,创新性的利用移动式储能满足风电场多方面应用需求。实现了应急储能高效利用和整体应用成本的降低。移动式应急电源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针对风电场内单点应急保障场景可满足数小时乃至数天的应用需求,并可通过移动特性实现对风电场内多点应急保障场景的分级供能需求。 在此基础上同步开展理论研究,针对经济性层面开展移动式应急储能定容技术研究,在满足应急保障场景供电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移动式储能的合理配置。同时针对非应急保障情境下的储能应用价值进行开发,辅助风电资源消纳和参与辅助服务,扩展移动式应急储能应用场景和使用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北方工业大学依托“双一流”建设平台,在大规模储能关键理论及技术、微网及电池储能系统调频应用领域具备国内一流的水平。,北方工业大学已初步形成了国内聚焦先进储能领域的“高峰团队”,积累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成果,在部分相关学科实现了原创性技术突破 项目落地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赤峰事业部,该单位隶属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主要负责赤峰地区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生产运营。现已投运10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52万千瓦。 李建林,男,1976年,博士,教授,博导,国家级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储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秘书长。 侯晓辉,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赤峰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具有十余年风电场运行经验。长期从事风电场运行维护,新能源经济测算领域的研究工作。 辛迪熙,北方工业大学储能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主管,从事大规模储能技术,新能源与储能协同控制的研究。 马亮,工程师,长期从事风电场的运行维护,风电场供电保障领域的研究。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低碳能源技术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8

刘昊

金风科技

创新业务政策研究专家

综合评价

该成果针对在风电领域储能尤其是应急储能存在着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展面向风电场及调度中心对应急电源的需求,应用一款移动式应急电源并在其基础上开展风电场储能控制策略和经济定容规划的研究。 下一步推广过程中,应考虑风电预测、储能调度和电力市场几方面的电量和电价协调问题,不断提高技术的经济型。 总体而言,该成果创新性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整体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