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人体组织声学性质上的差异成像。因其无创无辐射、实时成像、可重复检查等特点,是临床必备的诊断技术,不仅在早筛早诊、床旁监测、介入治疗等方面发挥重大应用,还适用于应急救护、军队医疗等场景。我国超声检查量约为每年20亿人次,在常用影像检查中位列第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特殊的成像机制和复杂的声学传播机理,医学超声在成像清晰度、诊断可靠性和计算实时性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开展新型超声智能成像与影像智能分析的基础前沿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并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和装备,使我国智能诊断技术和医疗器械设备取得突破和领先。
国家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突破核心技术,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发展新一代医学影像装备,推进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探索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可见,医学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产业化落地。
(1)在超快速高分辨率超声智能成像与重建方面,提出了一种“深度映射成像”新方法,将成像帧频从聚焦扫描的几十帧/秒级提升至平面波扫描的千帧/秒级,影像分辨率从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解决了超高速超分辨率超声成像领域中的一项卡脖子难题。
(2)在超声影像智能分析方面,提出了一种“弱监督深度特征解耦学习”新方法,通过挖掘高维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和深度语义特征,解耦病灶低冗余性的精炼特征表示,解决了低信噪比超声影像中病灶检测、分割和跟踪等难题。
(3)在智能诊断系统方面,构建了“基于同域特征耦合迁移学习”的高可靠智能诊断模型,针对临床小数据集建模鲁棒性低等难题,有效解决不同医院之间影像数据的系统性偏差问题并设计轻量级神经网络。建立了面向胎儿产前监护和乳腺、甲状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多个智能诊断系统,提升了疾病诊断准确率,推动了智能诊断技术和系统落地应用。
1 郭翌 女 *** 正高级工程师 博士 复旦大学 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和组织管理,开展超声影像智能分析研究
2 施俊 男 *** 教授 博士 上海大学 开展超声影像智能系统研究
3 周世崇 男 *** 副主任医师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开展便携式智能超声仪器临床验证
4 汪源源 男 *** 教授 博士 复旦大学 开展超声影像成像研究
5 常才 男 *** 主任医师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开展超声智能诊断系统临床验证
6 Gong Ren 男 *** 高级工程师 博士 苏州视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诊断软件系统研制
7 毛志林 男 *** 高级工程师 本科 深圳市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智能超声仪器硬件研制
8 蒋小慧 女 *** 医疗器械内审员/检验员 学士 深圳市金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智能超声仪器产业转化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04-24
综合评价
本技术能实现很好的社会效益, 建议推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