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萨尔图野大麦

萨尔图野大麦

发布时间: 2022-11-13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新品种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畜牧业
成果介绍
萨尔图野大麦是东北农业大学草学团队于2005年6月28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的春雷牧场(***),选择采集植株高大,叶量丰富、长势良好的野生野大麦28株,分别采集、单独装袋保存。2006年开始以提高耐盐碱、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连续5年利用单株选育法进行了新品种系统选育,2010年培育成功遗传稳定的株系,命名为“萨尔图”野大麦。2018年8月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号550。
成果亮点
形态特征: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疏丛型,茎秆直立或膝曲,株高60~90cm,光滑,具2~4节。分蘖力较强,种植第一年分蘖数8~20条,第二年可达80~130条。叶片宽4~6cm,长8~16cm,灰绿色。穗状花序长3~10cm,绿色,成熟时带紫色,小穗三枚生于每节,各含1小花。自花授粉。颖果外稃具短芒,千粒重***。 生物特性:耐盐碱,在土壤***左右的盐碱地块上能良好生长和种子繁殖。分蘖力强,三年平均分蘖枝条数***个,比对照提高***%。种子成熟后落粒性较强;宜在种子成熟60~80%时及时采收,种子产量可达450kg/hm2左右。 基础原种:由东北农业大学保存。 适应地区:适用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重、中度盐碱退化草地改良和建设人工草地种植。
团队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草学教育发展始于1950年,广阔丰美的松嫩羊草草原和三江小叶章草原孕育了草学学科的诞生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2005 年成立草业科学专业,2011年晋升为一级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学科有两个优势特色方向,师资队伍28 名,其中教授11 名,45岁以下人员占***%以上。每年招收研究生15-20 人。学科在2 个国家级平台、5 个省级平台和3个野外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支撑下,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 项,发表论文146 篇,获奖9项,出版教材9 部,培育新品种2 个,新品种转化面积22 万亩。 东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学科带头人崔国文担任国务院第七届草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美国普渡大学、日本新泻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及加拿大、挪威等国家的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人员往来和学术交流。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草地资源与生态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草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6

鲁旭阳

中国科学院

研究员

综合评价

“萨尔图野大麦”新品种因其具有极强的耐盐碱能力和较高的产草量,在东北盐碱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建设中被大面积使用,目前推广面积2 万亩以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