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谷锈菌优势小种监测及谷子品种抗性基因研究

谷锈菌优势小种监测及谷子品种抗性基因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1-07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农业
成果介绍
《谷子锈菌优势小种监测及谷子品种抗性基因研究》,是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为主要完成单位,由董志平等人完成的科研项目。 本项目的核心就是解决品种培育过程中的抗锈问题,经十几年的努力,本研究首次选出6个鉴别寄主,将我国谷锈菌区分为7群32个生理小种,其中强毒性小种是A77、A73、A57、B37,优势小种是EP、D7;并将我国谷锈病常发区划分为华北夏谷锈病流行区和东北春谷锈病流行区。建立了用强毒性小种并结合抗锈异质分析法鉴定抗源、用本区系的优势小种鉴定同一区系新品种的谷子抗锈鉴定体系;并鉴定出52份抗源,被十省31个育种单位应用后育出17个抗锈新品种;先后鉴定出的33个抗锈新品系,审定定名后在8省累计推广6328万亩,其中利用抗源鲁谷2号育出的10个抗锈新品种,是目前生产上的主推品种;首次据加权毒性原理提出河北可以从河南、山东引进抗锈品种;首次澄清了品种抗锈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与4种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的抗性机理;还明确了11份抗源的遗传规律、黄谷的抗锈基因UBC504634和10份抗源的亲缘关系,并推导出9个异质抗锈基因;对7份抗锈突出的抗源进行改良,选育出16个创新品系。
成果亮点
此项目为全国谷子育种单位提供抗源,指导抗锈育种工作,并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了依据。使一大批抗锈良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减少了农业污染和防治投资,使长期困扰我国谷子生产的谷锈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项目在理论上为谷锈菌毒性监测、抗锈基因等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应用上已鉴定出的抗源和抗锈新品种还将在今后抗锈育种和谷锈病防治上发挥骨干作用。该研究已成为谷子病理的优势学科,对谷于抗锈育种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高级职称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3人。团队以谷子病虫害和种质资源研究为核心,开展谷子抗病基因及其抗病机理研究、谷子种质资源及创新利用研究和谷子病虫害研究。 在董志平研究员的带领下,研究团队始终坚持“躬身实践、务实求真”的理念,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针,在谷子病虫害防控事业上默默耕耘,将成果书写在希望的田野。“十三五”期间,本团队主要承担的各类课题21项,其中国家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4项、公益性行业科技1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省基金、省支撑计划等课题,到位经费***万元。“十三五”期间,发表论文78篇,其中SCI论文18篇,鉴定成果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河北省地方标准12项,培育抗锈糯质品种“冀创1”获得品种权保护,并进行了开发利用。。 本团队出版了《粟芒蝇》和《谷子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等专业图书。 研究成果“谷子锈菌优势小种监测及谷子品种抗性基因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谷锈菌生理分化及在谷子抗锈育种中的应用”获省长特别奖。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