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长春新区建成1681平米中试孵化基地,并注册成立成果转化企业 “吉林省中科康的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推动相关材料和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目前开发的主要产品:
1.重组生长因子:作为原料药、生化药物、植入器械辅料,用于创伤修复、医学美容、化妆品等。
2.细胞微载体:包括国产替代产品和创新产品研发,主要为疫苗企业、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制品企业、及高校或科研院所等提供细胞、疫苗或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载体材料,用于科研或生产。
3.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GA)、聚己内酯(PCL)、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聚乙交酯-己内酯(PGCL)。
4.骨科高值植入材料:如可吸收人工骨、可吸收融合器、可注射材料、高性能PEEK材料等,用于骨科固定与修复。
5.可吸收医用棉:用于外科填充、压迫止血和引流等。
6.高分子创面敷料:用于创面覆盖与修复。
课题组基于再生医学的临床和市场需求,通过生物技术与生物材料相结合,通过分子设计和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生长因子中引入与材料特异或非特异结合能力的结构域,制备了一系列担载生长因子等活性蛋白的细胞或组织诱导新材料。我们开发的粘性末端重组生长因子更加容易与材料结合,减少生长因子扩散和损失,减少用量,大大降低其成本,减少体内应用时的毒性影响和副反应,因此具有用量少、长效和安全等特点。同时,与采用医用级PLA、PGA和PLGA等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粒、多孔支架或成型器件材料结合后可衍生出多种新产品,具有细胞生长和分化,以及组织再生的诱导性,可用于干细胞培养、填充材料和固定与修复材料,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化妆品原料和医学填充修复。其中,我们目前着手开发的微载体系列创新产品,由于具有精确可控的生物活性表面界面,适用于疫苗生产、干细胞、组织工程、新药筛选以及医美等领域和行业,包括各种干细胞的培养和规模化生产,体外类组织、类器官培养以及类器官药物筛选,美容或医学植入填充等。将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
团队再生医学材料课题组成立于2014年,是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唯一一支以医学为导向的材料学研究队伍,是集医学、生物学、化学、材料与工程等专业人员的综合性研发团队。课题组主要成员原隶属于生物医用高分子课题组(2003-2013),在该领域开展了近15年的深入研究。目前团队共有30人左右,博士以上研究人员5人,项目助理3人,博硕研究生20人。骨干成员来自于生物医用高分子课题组,至少有10-15年以上研究开发经历。
章培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再生医学课题组组长。主要围绕医用高分子、生物复合材料、组织工程、药物释放与再生医学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5年、16年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河南汇博医疗合作,分别成立了“骨科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创伤修复材料与再生医学研发中心”担任副主任和主任。17年联合成立了“再生医学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19年成立“医学3D打印联合研发中心”,担任中心主任。开发的可吸收骨科固定与修复材料、创面敷料和人工皮肤、可吸收医用棉、重组生长因子、细胞微载体等多个项目接近实际应用水平,正在推动产业化工作。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4
综合评价
该项目成果打通了结合性生长因子、细胞载体与组织再生材料及器械设计制造的全流程技术工艺,创新性地解决了其中各环节涉及的关键技术。所建立的技术和细胞载体及组织再生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产业化路径较为合理通畅,投资风险较低,投资回报较高。建议在有生长因子或组织再生材料器械等研发和生产基础的合作方支持下进行科技成果的完善和定型,非医用生物试剂和医用原料早日推向和占领市场,开展产品的型式检验和生物学检测,两至三年内申请开展产品的临床试验,争取早日获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