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一种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 2022-11-04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制造业
成果介绍
轴承钢是制造轴承的主要材料,需要具有超高的纯净度、严格控制的夹杂物类型、尺寸、数量与分布等冶金质量和高的硬度、适当的韧性、较高的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满足滚动轴承对寿命和可靠性要求。按照轴承钢的化学成分及使用需求,轴承钢可分为高碳铬轴承钢、渗碳轴承钢、中碳轴承钢、高温轴承钢和无磁轴承钢等五大类型。 我国采用双真空冶炼工艺生产的高温渗碳轴承钢M50NiL具有较高的纯净度,但其表面硬度以及解除疲劳性能与国外生产的产品仍存在很大差距,如何进一步改善渗碳轴承钢的表面硬度和接触疲劳性能是国内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该渗碳轴承钢按重量百分比计,C 0 .11‑0 .15 ,Si 0 .10‑0 .25 ,Mn 0 .15‑0 .35 ,Cr 4 .8‑6 .0 ,Mo 4 .00‑4 .50 ,Ni 3 .20‑3 .60,V 1 .13‑1 .33 ,P≤0 .008 ,S≤0 .003,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经过真空渗碳热处理和双细化热处理工艺,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成果亮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渗碳轴承钢的表面硬度和接触疲劳寿命,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发明人提出具体方案如下:渗碳轴承钢,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 0 .11‑0 .15 ,Si 0 .10‑0 .25 ,Mn 0 .15‑0 .35 ,Cr 4 .8‑6 .0 ,Mo 4 .00‑4 .50 ,Ni 3 .20‑3 .60,V 1 .13‑1 .33 ,P≤0 .008,S≤0 .003,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碳化物粒径≤0 .8μm,渗层表面硬度≥68HRC ,接触疲劳寿命≥3 .7×108次。 进一步的,渗碳轴承钢,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 0 .12‑0 .15 ,Si 0 .13‑0 .22 ,Mn 0 .17‑0 .30 ,Cr 5 .2‑5 .8 ,Mo 4 .10‑4 .35 ,Ni 3 .30‑3 .45,V 1 .19‑1 .27 , P≤0 .006,S≤0 .003,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碳化物粒径≤0 .5μm,渗层表面硬度≥70HRC ,接触疲劳寿命≥4 .0×108次。
团队介绍
包燕平,教授、博导。2012年荣获美、德联合基金委员会设置的“Willy Korf杰出教育奖”,为第一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教授。 近年来在主要研究领域先后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重要厂协项目等科研课题50余项,累积到校可以经费近3000万元。在主要研究方向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科研成果。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培养硕士研究生90余名。 顾超,1991年5月出生,2013年6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15年6月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2019年6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博士学位,其间,2017年至201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亚琛工业大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联合培养。目前主要从事高品质钢的夹杂物控制及二次精炼、多尺度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开发、抗疲劳钢材设计及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