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食糖占我国食糖总产量的90%,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本成果以甘蔗脱毒种苗技术为核心,创建了甘蔗良种脱毒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与多重病原PCR质量检测体系;研发了甘蔗脱毒原种苗规模化移栽假植、田间扩繁技术,创建了良种田间繁育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创新了甘蔗脱毒种苗宽行稀植的种植模式,研发了甘蔗良种脱毒种苗配套生产栽培技术。通过种茎脱毒、原种苗扩繁的方式,在进甘蔗良种产业化繁育中,规模化脱毒率达到70%,带病率为0;原种苗增殖培养周期为15—20天/代,增殖率***倍/代,生根率100%,继代培养代次为10代;原种苗移栽假植成活率95%以上,田间种植成活率95%以上,田间繁育2个代次,繁育率为250—300倍。创新集成田间繁育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改变了甘蔗传统种植用种方式,节约大量种茎,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育成高产、高糖、抗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中糖”系列甘蔗新品种4个。颁布农业行业标准3 部、企业技术标准9 部,授权专利12 件,发表论文17 篇、著作3 部、DVD 光盘3 部。成果的应用,能够提高甘蔗产量***%以上,提高蔗糖分***个百分点节约用种60%
本成果研发建立了甘蔗良种繁育脱毒种苗工厂化培育繁育技术体系;研发了甘蔗良种繁育的田间栽培技术体系;研发了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病原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了甘蔗脱毒种苗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填补了甘蔗良种繁育的技术空白,规范、系统地提出了甘蔗良种繁育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变了甘蔗种植传统的用种方式,节约大量的种植种茎,并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在应用中,集成创新了田间繁育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和“政-产-学-研-用”的推广模式,强化组织保障,推广、糖业部门通力合作,通过专家站、示范基地的合理布局,使技术覆盖了甘蔗主产区。成果应用以来,累计推广*** 万亩,近3 年累计应用*** 万亩,新增农业产值*** 亿元,新增农民纯收入*** 亿元;提升了基层农技、农务人员和蔗农的技术水平,为蔗糖产业健康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该成果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
甘蔗产业技术研究室隶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现有在职科技人员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2人,副高职称人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人,硕士学位人员7人。研究室以提高甘蔗单位面积的产量、产糖量和附加值为目标,围绕甘蔗产业发展需求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基础、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的研究、试验和示范。主要研究方向涵盖,甘蔗基因资源的创新利用与新品种的培育;甘蔗良种繁育与营养栽培;甘蔗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控;甘蔗生产机械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其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专题9项;承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院和综合试验站建设专项;热带国家农业资源联合调查与开发评价项目,广西省重点项目,海南省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选育高产、高糖、抗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中糖”系列甘蔗新品种4个。研发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培育及配套栽培的技术体系的应用,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16
综合评价
该成果经长期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甘蔗良种繁育关键技术体系的研发建立, 培育甘蔗优良品种, 生产并推广使用甘蔗脱毒种苗, 可有效的解决甘蔗品种退化, 种植效益低这一行业突出问题。 技术本身基本成熟, 创新性很强, 投资回报比较可靠。 相对于传统种苗繁育与生产栽培, 甘蔗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及显著的环境和生态效益。该项目技术行业先进, 市场空间稳定, 符合当前政策要求, 转化成熟度很高, 值得支持推广。 建议强化相应产品适应性改良, 加大推广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