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基于中钙体系的电解锰渣建材化低成本利用技术与应用

基于中钙体系的电解锰渣建材化低成本利用技术与应用

发布时间: 2022-11-01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建筑业
成果介绍
项目技术属于冶金固废循环利用,应用于电解锰渣、赤泥等冶金渣综合利用领域。 本课题组针对电解锰渣的排放和堆积日益增加与资源化利用率过低这一电解金属锰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矛盾,从资源循环的角度,有效利用各种工业固废(电解锰渣、赤泥、粉煤灰、脱硫石膏、钢渣、磷渣等)的特征研发了免烧透水砖、路面基层材料、水泥添加剂、路面混凝土制备的新技术。主要内容涵盖了材料研发、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三个层面,通过本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解锰渣等固废协同利用及建筑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体系,在固废大宗利用、建筑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技术适用性如下: 1. 本技术理论适用于电解锰渣免烧透水砖、路面基层材料、水泥添加剂及路面混凝土等水泥基建筑材料的制备。 2. 本技术适用在工业固废产生量较大、种类较多的地区,应用条件一般在距离电解锰渣渣库一定距离内。 3. 利用电解锰渣制备建筑材料是一种电解锰渣消耗量较大的应用方式,不仅制备工艺简单、性能优良、成本低廉,还可节省大量的石灰、砂石、粘土等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成果亮点
该项目成果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重要期刊和国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编制了《村户路道路施工与验收标准》和《透水砖铺路施工标准及验收规程》两项企业标准。该项目由以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梅世龙教授为主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中心/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研究中心周永祥研究员为副主任的贵州省公路学会对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对我国电解锰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尽快推广应用。 成果亮点: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5项。 2. 技术先进性:国内领先。 3. 获奖情况: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团队介绍
刘晓明教授,长期从事冶金等工业二次资源循环与材料化利用方向的研究。 研究团队情况介绍:研究团队自2004年一直从事冶金等行业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的研究工作,包括赤泥、电解锰渣、钢渣、铁尾矿、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垃圾焚烧飞灰等固废的大宗和高附加值利用研究,同时开展了多固废协同利用理论及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性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团队负责人先后负责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负责企业项目10余项;先后分别荣获2019年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冶金科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已授权12项。目前团队成员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及硕士研究生7人。
成果资料
路演文件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