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我国铜矿资源先天不足,而铜的生产和消费近些年来却日益增长,鉴于铜资源的现状,废杂铜回收在中国极受重视。废杂铜主要有生产过程中的碎电线、废的焊锡铜部件、废旧的轴承电机以及一些下脚料。
以废杂黄铜直接材料化生产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材为目标,发明了废杂黄铜熔炼制备易切削黄铜用生产工艺,并开发了完善的熔体清渣剂和除杂精炼剂,实现了保锌除杂和黄铜制品成分精确控制;成功研发了再生黄铜用三体炉及机械捣料搅拌等熔铸成套装备,日均产量提升80%,单位能耗下降35%,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热能利用效果好;集成创新了铜线和铜棒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并建成了生产线,提出了黄铜合金塑性变形的微区调整和控制技术,提升了铜合金产品的力学性能,实现了高精密近终形异型材的直接制备。该项目集成创新了废杂铜精细化预处理工艺和设备配置,大幅提升了废杂铜的处理工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并建成了12万吨年产能的生产线。
成果亮点
技术优势:
废杂铜直接利用法相比间接利用法工艺简单、过程节能且对环境友好。本项目通过对熔铸过程及装备研究,开发出一条适应各种黄杂铜原料的生产工艺,对适应国内外原料结构改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生产装备由传统的单体炉或者两体炉改进为三体炉,延长了合金化时间、稳定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性能指标:
1. 炉灰比由原来的的***%降至***%;
2. 后道加工综合成材率提高至95%以上;
3. 废旧黄杂铜回收率***%;
4. 平均熔铸出铜率***%等。
成果亮点: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已授权13项,申请26项。
2. 技术先进性:整体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获奖情况等:获得2016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申报铜二次资源循环利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得到认定。
团队介绍
王成彦教授,长期从事多元复杂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工程化研究,在多金属复杂矿的短流程冶金、多金属高效分离与提取、过程工程放大与关键装置研发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研究。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项目及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企业委托技术开发/咨询项目15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60余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部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部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
成果资料
路演文件
产业化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