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舍饲养殖模式是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全舍饲湖羊为母本通过杂交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筛选适合全舍饲养殖多胎肉羊新品系,解决我省缺乏适合肉羊品种卡脖子问题。创新点现代生物辅助育种及高效繁殖调控技术的应用加快育种和繁殖生产进程。
筛选出适合寒区全舍饲养殖多胎肉羊新品系1个、建立寒区全舍饲多胎肉羊生产工艺及高效繁育技术规程1个。肉羊的品种有很多,像阿勒泰羊,它的体型大、生长速度比较快、耐严寒,属于一种地方优良品种,一般用作育种公羊,而在英国养殖的萨福克羊是一种纯肉用羊,一般用作育种母羊,通过两者之间杂交,就可以实现生长速度较快的专业用羊,显著提升养殖效益。饲养方式不同的肉羊品种养殖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饲养方式有放养和舍养,两者结合的方式养殖更加有利于提高羊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效率,生长效率非常不错。建造圈舍应该要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而且现在南北方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建造的圈舍也不同,北方一般建造暖棚羊舍,而南方适合楼式羊舍,如果气候条件好的,还可以考虑半开放式羊舍,圈舍的面积根据养殖的数量来决定,尽量减少羊群之间疾病的产生,减少养殖的成本。养殖肉羊需要有干净清洁的环境,需要定期对肉羊舍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肉羊舍内不会有大量细菌、病毒的滋生;养殖肉羊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并要注意贮藏好要投喂的饲料,避免发霉变质。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18日。主要从事畜牧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科研工作和畜牧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养殖及管理、技术推广等工作,为畜牧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现有职工30人,其中有高、中级技术人员24名。利用畜牧博士后工作分站吸引在站博士后46人。研究所下设有胚胎实验室、牛研究室、羊研究室、猪研究室、饲料研究室、禽类研究室、农牧循环研究室、畜牧经济研究室等八个科研室。重点进行的研究领域有:畜禽资源研究及细胞库建设;牛羊猪克隆及转基因研究;牛羊体外胚胎、低成本胚胎和性控胚胎生产及移植技术;肉牛繁育及快速育肥技术;肉羊饲养管理及高频高效繁育技术;家猪、野猪杂交育种、繁殖、饲养管理技术;猪菌床养殖技术;动物电子芯片智能化管理技术;饲料与生物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沼气工程及农牧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4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2-12-02
综合评价
在黑龙江省近20年的肉羊改良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培育肉羊新品种群,制定了5年育种计划。制定了“选育并扩繁肉羊良种群体,建立育种与选育推广核心群,构建肉毛兼用羊与多胎肉羊两个不同生产方向的肉羊新品种群”。项目区饲养的繁殖母羊品种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本地细毛羊为母本,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为父本开展二元杂交,对F2、F3代理想型羊横交固定,选育肉毛兼用新品系群。另一类是以本地小尾寒羊窜为代表的杂交羊为母本,这类羊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产羔率高,且具有常年发情的特性,德肉美为父本,培育多胎肉羊新品种群,创新了肉羊种质。 该项目培育的肉毛兼用羊新品种群:成年公羊体重达101.3±3.1kg、成年母羊为73.6±2.7kg、育成公羊为70.5±3.6kg、育成母羊为60.5±2.5kg;母羊群产羔率达155.36%;平均剪毛量成年公羊7.6±0.28kg,成年母羊4.8±0.35kg。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2-11-21
综合评价
多胎肉羊新品种群:成年公羊体重达95.6±3.5kg、成年母羊为65.7±2.1kg、育成公羊为71.1±2.9kg、育成母羊为57.6±2.2kg;母羊具有常年发情的特性,母羊群产羔率达205.27%。所创制的两个新品种群平均出栏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日增重显著高于本地羊;肉毛兼用型产肉、产毛性能及多胎型产羔率均显著优于本地细毛羊。分别在CAPN和ANGPTL4基因上寻找与羊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的多态性位点,发现了CAPN1、CAPN2上的两个多态性位点C724A和A601G与羊肉肌内脂肪明显相关,ANGPTL4两个多态性位点C724A和A601G与羊肉肌内脂肪明显相关。首创了腹腔镜微创法胚胎移植技术,冷冻胚胎移植成功率达到80%,在集成的基础上创建了高效繁殖的配套技术体系。 新品种群适合黑龙江省自然与经济环境,促进肉羊生产良种化。通过项目实施,在项目区推广“原种在场(肉羊核心育种场)、繁改在站(县乡肉羊人工受精站)、饲养在户(肉羊养殖户)”的优质肉羊三级繁育体系。建立起以“优质肉羊三级繁育体系”为重点,实施产业化开发,逐步形成高于国内现有技术水平,有别于国外的集约化方式,适合东北地区的肉羊集约化养殖模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