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排放的有机废气在纳米孔材料、稀土分子筛等高效催化材料作用下,在较低温度下被完全氧化为CO2和H2O,反应后的高温尾气经过余热利用后排空,尾气排放达到我国相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形成系列工业化催化剂,可处理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芳烃、酯、醚、醛、酮及含氯或氮等杂原子VOCs。该技术可在石化、化工、涂料与涂装、包装印刷、电子电缆、高端机械制造等行业大风量、低浓度或浓度不稳定的有机废气治理中应用,处理风量典型规模10000-400000m3/h,所用催化材料性能优良,稳定性强,成本低廉,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
该技术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核心材料与技术工艺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该技术已在全国多个大中型环保工程中应用,治理效果优良。项目工程涉及石化、化工、涂料涂装、包装印刷、电子电缆、高端机械制造等行业。
1)VOCs净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气体流动阻力低,浓度、空速适应范围广;
2)废气有机物浓度为500-5000mg/m3,空速为5000-20000h-1,操作温度300-500℃,净化效率为95-99%;
3)催化材料耐热性能好,可承受700-800℃的短时冲击,使用寿命一般在1-3年;
4)可实地检测污染源的排放特征,选择催化剂种类数量及床层结构,确定催化剂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4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10人,学术秘书2人。研究生和博士后44人。
研究室先后承担了“十五”至“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等项目(重大、重点)、课题148项,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在我国大气灰霾成因、柴油车污染控制、室内污染控制、痕量气体在线检测仪器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有多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实施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培养博士(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等80余名。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2-12-01
综合评价
本科技成果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催化材料,可以治理大风量、低浓度或浓度不稳定的有机废气,有利于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保护。本项目技术思路方向很好,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转化成熟度很高,值得支持推广。建议强化相应产品开发,加大产业链开发力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