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农垦冬季旅游策划

农垦冬季旅游策划

发布时间: 2022-10-21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著作权
行业领域: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成果介绍
冰雪资源是东北地区冬季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具有遍在性,使地域间产品易出现同质化问题。应在冰雪资源之上赋予凸显差异的特色因素。呼伦贝尔农垦应在东北地区冬季旅游格局突围并形成自己的形象。呼伦贝尔农垦冬季旅游产品基本组合应包括冰雪观光、寒地度假、体育赛事、文化体验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还应创造稀有、特色、可行的冬季旅游产品,例如冰雪试驾、冷极热泉、林海狩猎等。尤其要重视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的融入,以此形成呼伦贝尔冬季旅游产品的特色。
成果亮点
1.充分发掘区域内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辖区民族众多、文化丰富。汉族、蒙古族、回族占集团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其他少数民族还包括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少数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神秘性和原始性。群众宗教信仰众多,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萨满教、天主教等。 2.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越的自然资源 呼伦贝尔市位于北纬五十度,这样的地理位置每年为呼伦贝尔农垦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来长达7个月的漫长冬季,被誉为中国下雪时间最早、雪期最长、最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冰雪旅游胜地。独特的冰雪自然景观和北方少数民族冰雪文化,成为呼伦贝尔农垦冬季旅游的优势。 3.充分发挥边境优势,积极推进边境合作 呼伦贝尔农垦冬季旅游发展应该充分利用24个农场地处“两省”(内蒙古、黑龙江)、“三国”(中国、俄罗斯、蒙古)之间的区位优势和全市旅游资源分布的特征,在线路设计、资源开发和市场培育上注重横向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和多赢。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共同构成了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团队,包括1名院士,4名研究院,4名副研究员,7名教授以及中国生态学会副主任和组织部主管。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