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柔性智能电致发光纱线制备及应用示范

柔性智能电致发光纱线制备及应用示范

发布时间: 2022-10-14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新技术
行业领域:
新材料技术
成果介绍
青岛大学开展了发光纤维制备核心技术研究,针对市面上发光纤维发光强度低、耐水洗性能差、产品单一的技术瓶颈,突破发光涂料复配技术、高负载纤维包覆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发光纤维的发光强度高、发光均匀效果,开发系列发光纤维警示服装和夜跑服装,提升了我国警示用纺织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了我国发光纤维生产企业的创新实力和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发光纤维可实现在200V电压下发光强度达到28cd/m2;可实现多模式发光,通过控制开关可实现常亮以及不同频率闪烁的发光模式;可实现多种颜色发光,通过使用不同发光材料,可实现蓝色、绿色、橙色等颜色的发光。 本项目研发的发光纱线采用水性聚氨酯附着于纱线表面,大大地提升了纱线的断裂强度,而且水性聚氨酯有着很好的耐磨性,能够实现本发光纱线的大批量生产。同时本项目采用的发光粉有着发光强度高、发光均匀等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市面上发光纱线存在的问题。
成果亮点
本科研成果亮点: (1)本项目研究的柔性智能电致发光纱线包括三个优点 其一,本发光纱线由镀银导电纱线构成电极,同时用水性聚氨酯混合发光粉隔离并包裹两个电极形成发光纱线,可实现在200V电压下发光强度达到28cd/m2; 其二,本发光纱线可实现多模式发光,通过控制开关可实现常亮以及不同频率闪烁的发光模式; 其三,本发光纱线可实现多种颜色发光,通过使用不同发光材料,可实现蓝色、绿色、橙色等颜色的发光。 (2)本项目开发发光纱线成形技术方案比较简单和灵活,可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更换主动发光的面积和图案,实现任意形状以及特殊场景发光。 (3)本项目开发的发光纱线具有较好的纱线强度和柔软度,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水洗性。
团队介绍
团队介绍: 田明伟现为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山东省“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人才、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先进纤维材料与应用研究所所长、青岛市智能可穿戴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青岛大学智能可穿戴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核心科研人员。兼任教育部纺织教指委纤维材料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理事、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 王航,博士,青岛大学副教授,特聘教授“五层次”,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功能纤维及非织造材料、智能纺织品与应用等领域,聚焦智能纺织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李煜天,博士,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于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深入研究针织技术与服装的应用,在服装智能化设计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具有艺工交叉学科背景。 刘红,博士,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功能纤维及非织造材料、智能纺织品与应用、纤维微塑料生态污染等领域,聚焦智能纺织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智能健康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睡眠研究会) 评价时间:2022-10-21

刘克宝

上海芳欣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综合评价

本项目成果,已经获得 多项国家专利 该项目产品自主研发,产品特点亮点突出,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优势明显,特别是在与警示服装产品的配套能力的应用进一步增强,项目产业链协同技术攻关模式对纺织行业推动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十分看好,预期在降低物耗成本、扩大产能、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上交税收等方面都会有显著提高。 期待尽快与对应需求生产企业合作,满足提升人们的生活需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2-10-20

刘小青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博导

综合评价

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应用价值,建议进行市场推广。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