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传统管道修复采用开挖方式,极大破坏交通、影响环境,而非开挖修复技术仅需在管井处施工,施工快,环境影响小,且在“双碳”背景下,更加低碳、环保、节能。经调研,非开挖管道修复法的碳排放量仅为开挖修复的1/6左右。基于相转变机理的焊接技术,自主研发了管道修复内衬软管成套生产装备,形成了系列内衬软管产品,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柔性的内衬软管适合于圆形、卵形、矩形等多种形状管道修复,干湿可选,同时可向用户提供热固化的无纺布内衬软管,以及光固化的玻璃纤维软管,可满足管径范围为DN300-DN2500mm管道的修复,具有强度高,密封性好、承载性和耐腐蚀性优良等优点,并可拓展用于给水、石油、燃气等管道的非开挖修复。
成果亮点
该项目研发了排水管渠原位固化修复材料-内衬管,并进行了产业化实现和工程应用示范。通过技术集成和工艺优化,创新了软管接缝同步复合技术和装备,研究了产品标准,实现了材料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经过软管厚度和幅宽设计,与用户需求和复杂管情紧密结合,确保了软管与树脂浸渍效果,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固化质量。该成果可拓展用于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石油管道及化工管道的原位固化修复过程中,具备较大的价格和供货优势,并可替代进口产品。
课题组开发的内衬软管同步复合装备,经过数年的优化,已具备较好的拓展性,制备管径满足DN300-2500要求,单套日产量高于500m/d,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异型管道及检查井的修复需要。设备可销售、可租赁,也可提供培训服务,较国外进口装备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目前采用该系统装备已生产了10km的软管,其中***用于重庆渝中区和永川区示范工程,为当地管网综合整治贡献了力量,恢复了管网的通水功能,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为企业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约5000万元,获得了业主和用户的认可。
团队介绍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创建于1953年,2002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学院建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具有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个二级学科专业,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2017年开始实行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设有海洋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目前在校研究生190余人,本科学生950余人。学院被列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