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由负载缓蚀剂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Eu 3+@MIL-124(Ga)及封装在其表面的温敏型水凝胶组成。
本发明中,所述铕离子功能化镓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Eu 3+@MIL-124(Ga)作为检测、识别腐蚀产物离子的荧光探针及缓蚀剂的载体,温敏型水凝胶则作为负载缓蚀剂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Eu 3+@MIL-124(Ga)的载体。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Eu 3+@MIL-124(Ga)即为Eu 3+@MIL-124,MIL-124的化学式为Ga 2(OH) 4(C 9O 6H 4),Eu 3+@MIL-124的化学式为[Eu 3+][Ga 2(OH) 4(C 9O 6H 4)] 3。
成果亮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回收利用。本发明的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能实现海洋腐蚀的定量检测、机敏响应和防护修复功能一体化,以水凝胶为载体,涂覆到海洋钢结构进行检测和修复后,利用其温敏相分离的特点,可以轻易剥离并与MOF分离,洗涤后重新获得MIL-124(Ga)与水凝胶,大大节约应用成本。不需要像传统的纳米微胶囊封装缓蚀剂一样,掺杂在涂层中而后涂覆在基底表面,由于少了涂层的阻隔使缓蚀剂的效果充分发挥。适用性强。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适用范围广,在海工钢结构的腐蚀诱发期和腐蚀发展期均具有优良的腐蚀检测、修复和保护性能。高效性。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用量少,可大面积涂覆到海洋钢结构表面,并能够检测钢结构的腐蚀情况,同时有效抑制钢结构在腐蚀介质中的破坏。荧光检测性。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能实现对海洋工程腐蚀产物离子高灵敏度、高辨识度和高选择性的荧光检测,以定位腐蚀诱发期和发展期的位点。靶向释放和自修复性。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作用到腐蚀介质中,可以对侵蚀性离子氯离子进行靶向识别释放。
团队介绍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