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近年来,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等约占我国总能耗的30%,而室温相变材料既有利于解决相变储能行业的成本问题,高温材料有利于工业储能,丰富了产品种类,也利于解决相关领域(如农产品保鲜、食品加工行业)的产品高值化及其产业链的延伸问题。
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墙板材料、保暖材料、太阳能储能材料、低温保鲜材料、工业和食品加工储能等系列智能功能材料和设备,开发了相变温度在0℃~300℃范围四大系列15种产品,可满足不同用户在保鲜、储能、供暖和蒸汽供给等方面的需求。
成果亮点
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墙板材料、保暖材料、太阳能储能材料、低温保鲜材料、工业和食品加工储能等系列智能功能材料和设备,开发了相变温度在0℃~300℃范围四大系列15种产品,可满足不同用户在保鲜、储能、供暖和蒸汽供给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提供了一种混合晶型且晶相比例可控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调控二氧化钛中金红石与锐钛矿的比例,使其应用在不同领域时,达到最佳光催化降解效果。具体方案如下:在配置搅拌装置的加套瓶中,恒温10℃条件下依次加入***水、***的醇溶剂如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和***的酸溶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等,再将3-8mL钛酸异丙酯(或钛酸四丁酯)以***的流速滴入加套瓶中,恒温搅拌16小时。将上述所得溶液转移至100mL的带聚四氟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60-180℃下反应12-4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后的物料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分离,并先后用乙醇和蒸馏水多次洗涤,得到的固体在空气中105℃下干燥3h制得混合晶相的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粉末。
团队介绍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创建于1953年,2002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学院建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具有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个二级学科专业,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2017年开始实行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设有海洋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目前在校研究生190余人,本科学生950余人。学院被列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