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SARS-CoV-2的快速检测对当前世界上疫情的控制具有突出的贡献。目前市场上SARS-CoV-2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的一般步骤是:取样—提取核酸—反转录-定量PCR,整个检测过程需要专业的仪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定量PCR仪),专业的操作人员(操作步骤多),平均耗时3小时以上才能拿到结果。抗体检测主要是检测已经感染人员血液中的IgM和IgG,然而,抗体只有在感染几天之后逐渐出现。在农村或者偏远城市,由于仪器的限制,出现疫情往往不能及时控制。因此,一种检测时间短,对仪器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的方法将会极大的提高检测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原理的SARS-CoV-2核酸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特异性检测低至3个拷贝以上SARS-CoV-2的核酸。该技术所用设备来源广泛,包括PCR仪,恒温金属浴,恒温水浴等。该技术只需要一步加样操作,极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减少了暴露风险。该技术检测结果可以使用仪器检测,也可以直接使用紫外灯照射下肉眼观察结果容易判读
成果亮点
琼脂糖是一种线性多聚物,生物大分子进入固态琼脂糖内部比较困难,通常需要电场帮助。而液态下,琼脂糖内部分子聚集状态被破坏,它可以很容易与其它溶液混合。因此可以将琼脂糖加热融化后与引物混合,然后降低温度凝固,使引物包埋在琼脂糖固体中。使用琼脂糖包埋引物有以下优点:1)包埋引物的固态琼脂糖在样品管中能阻隔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接近引物,从而可以避免引物在试剂储存以及样品制备过程中被延伸成无效的二聚体。2)琼脂糖包埋的引物在反应温度下缓慢释放。反应刚开始时引物浓度不至于太高,可以避免高浓度引物带来的非特异性扩增;引物完全释放的时候,样品中目标模板片段已经扩增到一定数量,这时候即使出现非特异性扩增产物也没有和目标模板片段竞争的优势。因此琼脂糖包埋的缓释引物有帮助提高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非常适合于检测低拷贝的病毒。本发明利用生物信息学寻找出SARS-CoV-2的N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并建立了一套鉴定SARS-CoV-2的环介导等温扩增试剂盒,为SARS-CoV-2的鉴别及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途径。
团队介绍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