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激光跟踪智能传感器

激光跟踪智能传感器

发布时间: 2022-09-30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作价入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成果介绍
激光跟踪智能传感器是中科院自动化所先进机器人团队自主研发的可用于焊缝识别、定位和跟踪的新型智能传感器,该传感器集成深度学习技术以及云边端协同技术,具有复杂焊缝的识别与定位能力和系统持续学习能力,能实现多种焊缝类型的自动识别、焊缝初始点定位与自动对准、复杂不规则焊缝与微细焊缝识别、空间曲线焊缝跟踪等功能,提高了焊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作业能力,保证机器人的焊接质量,在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成果亮点
该科技成果是基于深度学习和云边端协同技术设计的新型激光跟踪智能传感器,充分利用深度学习鲁棒性强的特点,基于该技术研制的传感器在焊缝类型识别精度、焊缝特征点提取速度和精度、不规则形状的异型焊缝的提取上的优势具有颠覆性。充分利用云边端协同技术交互性和更新能力强的特点,基于该技术赋予激光跟踪智能传感器持续学习能力,便于焊缝跟踪系统的远程维护和更新。 形成了同时具有焊缝类型识别、微细焊缝提取、异型焊缝提取、多种焊缝特征点提取、焊接质量检测等功能的传感器设备,能够适应100~200 mm,150~300 mm,300~500 mm等不同检测量程,检测精度满足*** mm的要求,目前所形成的多款原型样机已在奇瑞汽车、新松机器人、山东能源集团的自动化炉具焊接生产线得到了小批量应用示范,为该科技成果的产品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该产品的最大优势是具备不规则焊缝/微细焊缝的提取能力以及具有持续学习能力,极大提高了激光跟踪传感器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传感器的易用性,实现传感器的持续学习与系统远程更新,降低传感器的维护成本,实现产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团队介绍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先进机器人团队,包括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8人。其中研究员包括景奉水、梁自泽、谭民、李恩,副研究员包括范俊峰、杨国栋、邓赛,博士后为田雨农、博士研究生包括马云开、刘兆阳、邢时雨、侯骏、陶锐、付一宸、周振、赵思瀚。 成果领头人景奉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过五百米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馈源支撑整体控制系统和多款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传感系统的研制任务。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技术委员会(SAC/TC591)委员。主持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能制造装备”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10余项课题,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 技术负责人范俊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入选中科院青促会和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人才计划。现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视觉检测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机器人视觉测量与控制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自动化学会) 评价时间:2022-10-11

鄂世举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教授

综合评价

该科技成果形成的产品面向各类机器人焊接应用企业,因此主要分析焊接机器人的市场容量。从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统计结果看,主要应用领域是焊接领域,全自动焊接机器人已占工业机器人总数的50%以上。2011—2017年,全球年平均销量增加至23.6万台,约是2005—2008年的年平均销量的2倍。2015—2017年,全球机器人年平均销量增加至约31万台,这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显著增加的标志。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 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38.4万台。从市场规模来看, 2013—2018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趋势, 2018年已经达到168.2亿美元。而焊接机器人占比在50%以上,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全球焊接机器人将会达到43.9万台。“十四五”期间,随着中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和需求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焊接机器人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2-2029年)》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整体销量40300台,回到了2018年的巅峰时期,预计2022年将达到46224台。 综上,该技术对应的是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的趋势,推广前景十分明晰,具备了规模化,产业化潜力。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