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黑木耳和猴头菇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黑木耳酶解法生产东北黑木耳饮品的生产工艺,研制获得高品质的东北黑木耳汁饮品(黑木耳汁的固形物得率达9%以上)。建立了颗粒饮料悬浮的稳定体系,研制了东北黑木耳-银耳双耳颗粒悬浮饮料产品,具有较好开发价值。建立了猴头菇-山楂复合饮品生产配方,研制了东北猴头菇-山楂复合饮品。猴头菇山楂饮品,饮料质地均匀、不分层、不结块,口感柔和,易于被消费者接受。获专利1项《一种双耳颗粒悬浮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可为经销商提供黑木耳和猴头菇酶解技术、黑木耳和猴头菇饮料生产技术、专利技术或者代加工饮料产品。
1.自行转化。根据需求采取一次性技术转让,双方协议定价。
2.定向研发。根据地域、环境区别一地一策,采取不同菇粮品种搭配组合;按企业需求联合研发,阶梯式转化,采用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开发模式。
3.科技孵化器。以技术培训为基本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人才培养,可建设科技工作站、派遣科技特派员。企业委托研究团队组织实施,企业支付必要的专家咨询和差旅等费用。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9月9日,原名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生物分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1971年1月下放到黑龙江省,1973年后隶属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菌种保藏与应用、废水微生物处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保健品、固液综合配套发酵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长期承担国家五年计划项目、"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各部委、省市科研项目,已取得4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部委项目45项及省重点项目57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以上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项,发表一级以上学术论文80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灵杆菌素”、“金葡菌素”、“复合氨基酸”、“微生物肥料系列产品”、“微生物农药系列产品”、“光合细菌系列产品”、“食用菌系列产品”等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4
苏德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科研人员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0-31
杨淑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科研人员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2-11-29
综合评价
眼下,牡丹江海林市已建成食用菌产业园3个,黑木耳总量突破2.8亿袋;东宁、林口、宁安、穆棱北药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6.8万亩。牡丹江市黑木耳、猴头菇栽培规模分别占全省32%、80%,棚室菌发展到2万余栋,同种植粮食作物比较,形成“一亩顶十亩”的效益优势。现在,牡丹江市特色产业产值占比高达65%。
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名单,东宁市绥阳镇(黑木耳)入选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村(黑木耳)也是榜上有名。其中,东宁黑木耳以181.9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全国地标产品食用菌类第1名,并入选了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