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鲤科鱼饲料及池塘循环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鲤科鱼养殖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鱼粉5 8份、鸡肉粉4 7份、豆粕24 28份,菜粕20 25份、DDGS4 7份、小麦12 15份、豆油4 5份、米糠12 14份、磷酸二氢钙2 ***份、***%赖氨酸***份、蛋氨酸***份、杂食性预混料***份、免疫增强剂*** ***份、中药添加剂*** ***份、复合酶制剂*** ***份。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鲤科鱼饲料,并配合相应的池塘养殖系统及管理模式进行养殖,可促进鲤科鱼的生长发育,提高鱼体免疫力,且能够降低氮磷排放,安全性高。
成果亮点
(1)在养殖池中设置锥底圆桶2个/亩,锥底圆桶上口直径10m,底部直径8m,总高***,厚度15mm,各锥底圆桶之间间隔***,锥底圆桶边缘高出水面10cm,锥底圆桶底部连接污泥抽取泵,具有过滤装置;
(2)水质要求:溶氧量5-8mg/L,二氧化氮含量小于***、氨气含量小于***,pH值***,水温22-30℃;
(3)鱼苗选择:选择健康、品种优良、大小均一的鱼苗,鱼苗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
(4)鱼苗放养:3-4月份,在锥底圆桶中放苗1400-1600尾,每尾50g左右;锥底圆桶外围放养50-100尾滤食型鱼种(如花白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5)饲料投喂:投喂所述的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鲤科鱼饲料,投喂量根据水温和鱼体规格调整投喂率,每半个月称重一次,打捞不低于20尾鲫鱼,计算体重的平均值及肥满度,确定饲料投放量;颗粒料从料仓经过管道到达固定于养殖桶中间的小型自动投喂机,呈360°均匀投料;
(6)水质管理:在每日最后一次投喂完成1小时,开启电泵自动吸取并分离出锥底圆桶底部的粪便及饲料残渣,同时循环换水10-20%,补充养殖池的水到锥底圆桶中
团队介绍
发明人:
滕涛 张璐 米海峰 任鸣春 廖盛臣 薛春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系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淡水渔业研究机构。前身为“太湖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亚太地区综合养鱼研究和培训中心”,1978年建立于无锡。因单位撤并及隶属关系,先后有“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个称谓,1984年改为现称。“八五”以来一直位列“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2002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