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协同调控技术及应用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协同调控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9-01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成果介绍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特别是“三北地区”电网调控灵活资源不足和运行不确定性高的问题,需要研究调控新手段、决策新方法和调控新模式。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网公司科技项目等支持下,攻克了供热系统动态建模、概率调控决策、热-电协同优化调控等关键技术难题,打破电力和热力的专业壁垒,调控对象从“纯电”变革为“多能”挖掘城市供热系统的灵活性资源,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决策方法从“确定性调控”变革为“不确定性调控”,解决确定性调控方法过于保守,造成无谓弃风弃光等问题;构建了城市供热系统和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联合调控方法体系。
成果亮点
(1)发明了供热系统的动态等效建模技术,建立了供热系统储放热能力及其调节容量的在线量化评估方法。 (2)发明了城市供热系统与电网协同调控模型与方法,实现了热-电联合系统的灵活调控,将调控对象从“纯电”拓展为“多能”。 (3)发明了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随机鲁棒调控模型及其解析算法,实现了风险可控的新能源调控,将“确定性”调度变革为“不确定性”调度。 (4)研发了首套电力系统与城市供热网协同优化与风险调控系统,实现了热-电的跨界协同,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水平。
团队介绍
申请发明专利61项(授权50项,美国专利8项),出版专著《可再生能源集群控制与优化调度》。 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 30篇发表在本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上,5篇代表作被引用1200次。发表了热电联合调度方面国际上最早两篇论文,被引用790多次,丹麦科技大学Bindner引述“开拓了一个新方向”,哈佛大学McElroy院士引述“得出了供暖管网热惯性可用于减少弃风的重要结论”, 剑桥大学Maciejowski院士引述“揭示了电-热系统耦合特性带来新的灵活性和复杂性”,采用该方法“确保含大量发电机组的复杂启停计划问题能在合理计算时间内完成”。“随机鲁棒调控”方面发表了系列论文,加拿大Claudio院士引述“为风电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区间”。王锡凡院士领衔的鉴定意见:“实现了跨行业的热力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调度,…,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东北三省的热-电联合调控示范工程近三年供热期的弃风总电量减少***亿千瓦时。部分应用统计表明新增产值***亿元。成果得到吉林省长批示:“很好,请国网吉林公司广泛应用,进一步解决弃风问题”。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评价时间:2022-09-05

陈厚合

东北电力大学

副校长/教授

综合评价

如何在保障供热质量前提下,挖掘城市供热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是三北地区促进风电消纳和清洁供暖的关键所在。为此,清华大学联合多家单位产学研用,在城市供热网与电力系统联合优化调控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供热系统动态建模与评估、不确定性调控决策、热-电协同优化调控等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电力和热力的专业壁垒,调控对象从“纯电”变革为“多能”,调控模式从“确定性调控”变革为“不确定性调控”,构建了城市供热系统和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联合调控方法体系。关键技术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地推广应用。 成果实现了跨行业的热力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调度,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