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构件定向无损检测及精准评估技术是以木构件材质信息现场精准勘察为目标,通过古建筑木构件的现场分级检测、内部残损快速测评及精准修正、剩余强度精准评估、用材树种现场识别以及木构件信息数据库构建等技术创新,形成的一套可以满足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古建筑木构件安全性预测、检测及诊断创新技术体系。该成果技术已先后应用于北京故宫、天安门城楼、应县木塔、恭王府、雍和宫、颐和园、北海、圆明园、天坛、大钟寺、智化寺、府学胡同36号院、长巷三条1号院、宏恩观、宁波保国寺、长春电影制片厂、苏州乳鱼亭等文物建筑的勘察评估,为木结构古建筑的科学抢救和预防性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针对目前我国古建筑木构件内部残损、剩余强度等材质信息现场检测精度低,勘察评估体系缺乏等问题,本项目通过古建筑木构件现场分级检测、内部残损快速测评及精准修正、剩余强度精准评估、用材树种现场识别以及木构件信息数据库构建等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套古建筑木构件定向无损检测与精准评估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古建筑木构件勘察能力和水平。
团队主要研究人员4人:陈勇平,副研究员,从事木材无损检测与评估以及古建筑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工作;唐启恒,副研究员,从事木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木构件微观力学分析方面工作;常亮,副研究员,从事木基复合材料以及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方面工作;高黎,副研究员,从事木基复合材料以及古建筑木构件材质分析方面工作。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林草及绿色家居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林学会)
评价时间:2022-08-31
综合评价
该成果确立了木构件残损信息全方位无损识别路线,提出了木构件材质信息可靠提取方法,形成了一套以木构件残损诊断、强度检测和树种识别等为基础可以满足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古建筑木构件安全性预测、检测及诊断创新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北京故宫、天安门城楼、应县木塔、恭王府、雍和宫、颐和园、北海、圆明园、天坛、大钟寺、智化寺、府学胡同36号院、长巷三条1号院、宏恩观、宁波保国寺、长春电影制片厂、苏州乳鱼亭等文物建筑的勘察评估。技术创新性很强,且技术成熟。
该成果应用解决了古建筑木构件现场勘察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填补我国古建筑木构件保护领域的技术空白,是古建筑木构件科学评估和木结构古建筑向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并重转变的重要技术依托。项目的实施,为木结构古建筑抢救和保护的科学施策提供重要技术依据,提升了我国古建筑的保护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力度。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重大。
通过古建筑木构件定向无损检测及精准评估技术的应用,可快速科学的发现古建筑木构件隐藏的险情,从而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木结构古建筑,使其防患于未然。通过古建筑木构件定向无损检测及精准评估技术的实施,亦同步建立了木结构古建筑包括残损、树种等信息的技术档案,既可为将来的修缮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又以另一种形式更好的保存了历史信息。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较好,未来应用空间较大,且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值得支持推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