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对新材料、生物力学、图像模型、3D打印等技术方法的应用,开发出了智慧义肢、矫形器等康复辅助器具,为国内传统的康复辅助器具行业注入新的科技活力,并为广大肢体功能障碍病患者及残疾人提供更为精准舒适的科技产品。通过产品对产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开发,可以便于精准获取临床数据、精细制定技术方案、精确打印制作产品,有利于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的技术标准化,促使康复辅助器具得以快速推广至全国各城乡乃至边远地区。
1、本项目的整个工艺流程中,成型装置起到了内衬套定型的作用。由于该成型装置本身采用易于变形的弹塑性材料制成,通过填充来产生鼓胀,因其本身无确定形状,可以适应任何形状的假肢接受腔,来对内衬套原料实现成型。
2、本项目只需要一套成型装置就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形状的内衬套制作,不需要根据每个不同的残肢形状进行定制石膏模具,直接节省掉以往石膏模具高昂的制作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报废成本、清理成本,减少了浪费,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内衬套的制造成本,对生产效率、生产效益均有巨大提升。
3、本成型装置可以多次使用,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另外,患者由于残肢菱缩或者内衬套受到污损等原因而需要更换内衬套时,本成型装置和成型工艺可便于对内衬套进行二次制作,不需另外开模,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1、劳永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先后主持国家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和广东省产学研项目,负责可降解镁合金骨植入器件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产业化工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PCT 专利1项。
2、练志坚,国内资深义肢、矫形器辅助支具设计制作专家。从业至今四十年,在国内行业与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以及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每月提供100多件义肢、矫形器辅助产品。为公司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1类, II类),省药监平台认证28个产品认证。
3、黄岳山,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2003-2005 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市科技项目10余项,参加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余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项。
4、陈德,湘潭大学本科,多年从事药品、医用耗材的销售与推广,主要负责设备招投标、客户公关以及团队管理。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智能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发明协会)
评价时间:2022-08-25
综合评价
该成果产品采用新一代尼龙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产品在密度、韧性、强度均比传统的不锈钢、树脂、碳纤维的产品性能优异,且通过搭载机电感应片、线路、电池,经过精准单层符合式匹配设计,发幅度减轻重量,同时提高了产品的智慧能力,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该技术属新医疗与健康技术领域,符合佛山市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方向,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乐观,且该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参与了国标制定,申请了多项知识产权,技术有较高的可行性。
建议该科技成果未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点研发解决用户痛点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