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实施极地战略,必须首先发展适应自己的极地船舶装备。以南北两极的极地船舶为例,总体上可分三类,一是以北极为目的地的开发和运输,二是跨北极的过境航行,三是在南北两极开展的科考调查和研究。这三类代表了不同国家不同阶段对于极地船舶的主要需求。北极油气储量巨大,目前全球未开发油气储量的1/4均分布在北极地区,北极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除了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外,北极地区还有丰富的渔业、水力、电力、森林等可再生自然资源。LNG运输船相对于油船,因天然气及其液体的能量密度很低,故其运输会较石油成本大大增加,但北极油气资源相当大的部分为天然气和天然气液体,因此冰区LNG运输船会是造船界的新宠,但设计和建造风险极高。此外,针对加拿大海上补给和矿石运输的需求,为矿区运输贵重矿石和补给的灵便型散货船以及可用于铁矿石出口的好望角型散货船也在未来需求之列,除此之外,具备高等级冰区加强的多用途船、集装箱船和模块运输船的研究和设计也在加紧进行。
极地冰区环境恶劣、生态修复能力弱,对极地运输船的设计建造提出了异常严苛的要求:如何高精度建造船体线型,确保船舶达到设计的抗冰航行性能;如何实现多货品装载模式快速切换,缩短船舶在极地港口的靠港时间;如何实时监测运输船的运营状态,防止在冰区航行期间发生油品或货品的泄漏,是自主建造极地“油-散-化”兼用运输船的又一难题。
学校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国家需求为驱动,注重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牵头主持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2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豪华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救生艇用柴油机占全球市场近60%。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高端装备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评价时间:2022-07-27
综合评价
该成果系统地构建了极地船舶抗冰结构设计、船舶性能与强度安全性评估体系,并形成了基于海冰冻结特性的冰载荷预报方法和基于船-水-冰全耦合的新型抗冰结构设计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该成果在船舶企业与研究院所的推广应用,结束了部分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有关国家的历史,使我国极地船舶抗冰结构设计与强度评估技术水平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对我国高技术船舶、高技术海洋平台、大型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全面提高了我国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的创新能力。建议推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