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健康小屋
发布时间: 2022-06-29
来源: 科创项目库
基本信息
一、项目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医疗服务已被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系统不断快速发展,各大医院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大对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医患群体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诊疗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医疗健康与医护服务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当前国内主要的研究范围集中在对智慧医疗发展、设施设备管理 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从AI与大数据等前沿性技术带来的新的突破口与技术前景,到设备、服务以及平台等层面分析与阐述智慧医疗的现状,但目前仍缺乏对患者就医体验的研究,医患矛盾依旧突出,大型公立医院看诊压力与日俱增,社区医院看诊人数寥寥。为了缓解当前紧张的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医疗的政策,提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进医院”的战略目标,加快社区医疗为中心的医疗体制建设与网络服务系统规划,完善服务与管理功能 。
从国家政策来看,自智慧医疗理念提出以后,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智慧医疗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划。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意见》。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改善就医体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从卫生医疗机构来看,随着新医改以及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各大医院不断转变医疗管理理念,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实现以治到防的转变。各医疗机构通过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推出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便民挂号方式,逐步实现智慧医疗。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慧医疗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云计算、传感器等技术,保证了数据的收集、检测、整合与及时传递,使信息资源共享、远程医疗成为可能,为实施分级诊疗策略、落实新医改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几年内,在新医改的指导下,中国的智慧医疗将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政府将会加大各地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信息共享性差、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二、技术优势
1) 便捷的架构:All in one
一体化小屋结构,集平台、预约就诊、远程会诊、取药、检测检验,全流程监控等
一站式流程,通过WIFI6和5G、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一站式的业务流程,提供患者便捷的业务体验.
2) 智慧的平台:云边协同,高效运行
统一的平台:通过对接医院和区卫平台,业务流程和数据统一标准
边缘计算:通过智慧小屋部署边缘的智慧终端,承载智慧健康服务业务,集成AI和人脸识别等技术
3) 智能的终端:一脸通
智能的视频和语音终端:通过AI的人工智能摄像头和视频会议终端,监控和记录会诊全过程
基于5G和WIFI6的智能检测终端:实时传递数据,精准医疗
4) 开放的架构:预集成,易集成
提供标准的数据结构和平台接口,方便业务的拓展和对接
支持150+ API,遵循标准协议,易于和第三方厂家集成
5) 安全的运维及防御:主动防御,全网协同
基于永川区搭建卫生健康专网,覆盖区医院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
主动识别并处置安全威胁,威胁识别率>99%
二、应用前景:
智慧健康小屋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信息手段,有效落实分级诊疗策略,达到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基层首诊就医秩序,解决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及分配不均的问题,打通医疗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便民利民,助推健康中国的建设。
可广泛应用于各社区、工厂、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解决偏远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助理国家乡村振兴。
三、社会及经济效益
全球智慧医疗市场在移动 医疗、远程医疗等医疗新模式的带动下,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市场销售额约为2419亿美元,同比増长***%。2016至2018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支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60%,预计2022年全球智慧医疗服务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美元。
2015 年,我国智慧医疗市场销售额为 260 亿美元, 同比增长 ***%,占全球市场份额达 ***%。2016 年我国智慧医疗 行业投资规模已达 437 亿元,到了 2017 年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达到 552 亿元左右。截止 2018 年底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超 700 亿元。预测 2019 年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将达 880 亿元, 并预测在 2020 年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四、转化需求
(1)本成果技术成熟,市场需求大,但项目大面积推广资金投入较大,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2)1) )精准定位及状态采集部分模块主要包括RFID定位、RFID通讯及医疗设备状态搜集3部分。操作人员通过模块上的人机交互界面录入设备状态;RFID射频模块自动识别RFID芯片位置;共用RFID射频模块将医疗设备状态信息及位置信息上传至RFID读写器,读写器通过局域网将信息汇总至子区域管理系统计算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