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

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3-21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
成果介绍

基本情况:该成果以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小麦赤霉病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赤霉病发生和防治的关键问题,采用生物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技术特点与应用情况:

    (1)揭示了小麦赤霉病菌在穗部的侵染位点、侵染方式和扩展途径,首次完整地提出了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的侵染及扩展模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2)明确了病菌毒素与细胞壁降解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3)系统揭示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学与分子细胞学机制。

    (4)依据赤霉病发生及不同类型杀菌剂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通过室内配方筛选和田间试验,先后开发了对赤霉病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及抑制赤霉病菌毒素合成的多福酮和戊福混配杀菌剂,并为这两种新型杀菌剂及时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了相应的配套技术。该技术成果应用证明,不仅能够有效延缓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发生,解决我国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中长期依赖单一作用方式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被动局面,而且还能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赤霉病***

成果亮点
团队介绍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沁农作物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作物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03

段亚冰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综合评价

小麦赤霉病是一世界性真菌病害,赤霉病的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品质降低,而且被害小麦籽粒含真菌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鉴于该病重要的经济意义,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和防治在国际上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及西欧等国已投入大量的财力及人力,用于该病防治策略和寄主抗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尽管国内外对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人们对赤霉病菌的侵染途径、致病机理、寄主的抗病机制仍了解甚少,特别从细胞学和分子细胞学水平揭示赤霉病菌的致病机理和寄主的抗病机制等方面,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本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小麦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的侵染模式,澄清了一百多年来对赤霉病菌侵染过程的争议,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成功建立了小麦赤霉毒素体内免疫细胞学定位技术,揭示了该毒素的致病机理;采用电镜技术和分子细胞学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机制,发现抗病品种被病菌侵染后可迅速地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方面产生防卫反应,通过乳突、胞壁沉积物的形成,细胞壁的修饰及水解酶类的增长等来协同抵御病菌在体内的扩展。 2007年12月27日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上,以魏江春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 本项目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小麦赤霉病的持续控制和抗赤霉病育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小麦赤霉病菌侵染途径、致病机理及寄主抗病机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