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

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

发布时间: 2022-03-10

来源: 试点城市(园区)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作价入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高端产业
成果介绍

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一般集成有车载传感系统,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来感知道路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自动规划行车路线,使得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直至到达预定目标。

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可精准识别突出于地面的障碍物,但对于道路低洼处的识别效果不佳;而且,当道路低洼内聚积有积水时,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快速获知该道路低洼的深度,直接驶过容易溅射污水,甚至卡绊底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无人驾驶车辆对道路低洼处的深度无法识别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包括:

座体,用于安装至道路低洼处,所述座体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端设有安装孔,下端设有过水孔;

升降板,收容至所述容纳腔内,且可自所述安装孔伸出至所述容纳腔外;

浮动结构,连接所述升降板,以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液面升高至不同的预设水位时,带动所述升降板伸出所述安装孔至不同的高度值;以及,

可视结构,设于所述座体,用以感测并显示所述升降板的高度值。

可选地,所述可视结构包括:

多个调节支路,沿上下向间隔设于所述升降板,所述调节支路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两个接入端分别显露于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两侧;以及,

电源支路,包括设于所述座体的电源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板的上端的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支路的两个连接端对应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两侧而显露于所述安装孔,以在所述升降板伸出所述安装孔时,所述电源支路接入对应的所述调节支路而构成通路,供所述显示组件输出对应的高度信息。

可选地,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至少显露在所述座体的上端面的光伏电池板、以及与所述光伏电池板电性连接的蓄电池。

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包括LED灯或者LED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浮动结构包括:

安装板,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过水孔连通所述下腔室;以及,

浮动块,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浮动结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浮动块之间;

其中,所述缓冲件为弹簧件或者气囊。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的侧壁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有滑槽;

所述安装板对应所述滑槽处凸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

可选地,所述上腔室的内腔壁朝向所述升降板凸设形成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上设有防水结构;

其中,所述防水结构为布设于所述环形台阶上的干燥剂、和/或形成在所述环形台阶的内环面的防水挡圈。

可选地,所述升降板的制成材质为橡胶材质。

可选地,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还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的安装端转动安装于所述座体的上端,以具有盖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关闭状态、以及打开所述安装孔的打开状态;以及,

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盖板的安装端,用以将所述盖板自所述打开状态复位至所述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针对聚集有积水的道路低洼处,随着液面的升高,浮动结构带动升降板向上活动至安装孔外,升降板在座体外的伸出高度,也即等同于液面距基准面的高度;接着,通过可视结构感测并显示升降板的伸出高度,可供无人驾驶车辆直观识别,从而可快速获知该道路低洼的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纵剖示意图,其中,升降板未伸出所述安装孔;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的纵剖示意图,其中,升降板伸出所述安装孔;

图5为图1中可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一般集成有车载传感系统,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来感知道路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自动规划行车路线,使得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直至到达预定目标。

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可精准识别突出于地面的障碍物,但对于道路低洼处的识别效果不佳;而且,当道路低洼内聚积有积水时,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快速获知该道路低洼的深度,直接驶过容易溅射污水,甚至卡绊底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包括座体1、升降板2、浮动结构3以及可视结构4,其中,所述座体1用于安装至道路低洼处,所述座体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的上端设有安装孔12,下端设有过水孔13;所述升降板2收容至所述容纳腔11内,且可自所述安装孔12伸出至所述容纳腔11外;所述浮动结构3连接所述升降板2,以在所述容纳腔11内的液面升高至不同的预设水位时,带动所述升降板2伸出所述安装孔12至不同的高度值;所述可视结构4设于所述座体1,用以感测并显示所述升降板2的高度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针对聚集有积水的道路低洼处,随着液面的升高,所述浮动结构3带动所述升降板2向上活动至所述安装孔12外,所述升降板2在所述座体1外的伸出高度,也即等同于液面距基准面的高度;接着,通过所述可视结构4感测并显示所述升降板2的伸出高度,可供无人驾驶车辆直观识别,从而可快速获知该道路低洼的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中的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优选应用在深度较深的道路低洼处、或者可应用在其他需要测量深度的位置处。本设计对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在所述道路低洼处的具体安装不作限制,其中,关于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的具体安装位置,可选将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安装在道路低洼处中的最深位置处,以直观测得该道路低洼处的最大深度;或者,可选将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安装在道路低洼处中靠近侧壁处,以避免受到过往车辆的碾压。另外,关于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的具体安装方式,可选在所述座体1上除顶壁外的任意侧壁上设置插接件,通过将插接件嵌设在道路低洼处对应的侧壁上,实现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在道路低洼处的固定安装;或者,可选将所述座体1上除顶壁外的任意侧壁上设置凸耳,凸耳上设有螺纹孔,然后通过一螺接件配合所述螺纹孔,并钻入道路低洼处对应的壁面上,实现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在道路低洼处的固定安装。

本设计对所述座体1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所述座体1能够以任意适合的形状或者尺寸存在,也可以由任意适合的材料加工获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表现为具有一定壁厚的壳体,壳体内限定出所述容纳腔11。

所述安装孔12开设在所述座体1的顶部,并且,在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安装时,优选将所述座体1的顶部设置为与道路低洼处的敞口的边沿处平齐,使得所述升降板2升高的每一高度值均能显露在道路低洼外,供无人驾驶车辆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或者光电感应技术进行识别。

所述过水孔13开设在所述座体1的底部,所述过水孔13的设置数量不作限制,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当所述过水孔13设置为一个时,优选将该过水孔13的孔径设置为较大;当所述过水孔13设置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过水孔13在所述座体1的底部分散布设,目的均在于扩大所述过水孔13的总面积,有助于增加自所述座体1外部、经所述过水孔13进入所述容纳腔11内的积水的总流量,从而能提高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的测量灵敏度。

另外,优选所述座体1的底部尽量靠近道路低洼处的底部,但确保要保留所述过水孔13的连通空间,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座体1的底部即相当于道路低洼处的底部,也即上述的基准面,此时,升降板2从所述基准面上升高的每一高度,均能转换成积水的深度。由于在道路低洼内的积水较少时,对无人驾驶车辆的行车干扰相对较小,因此,本设计并不限定为将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的测量范围设定为从零积水开始,也即,并不限定为将所述升降板2的顶部设置为平齐所述座体1的顶壁、将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设置为平齐所述座体1的底壁,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定为,当所述容纳腔11内的液面升高至超过以安全线后,所述升降板2才伸出所述安装孔12并起到提示作用。

在本设计中,所述可视结构4具备两种功能,其一是感测所述升降板2的当前伸出高度,其二是将感测得到的当前伸出高度显示出。为实现上述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结构4包括多个调节支路和电源支路,其中,所述多个调节支路沿上下向间隔设于所述升降板2,所述调节支路包括调节件41,所述调节件41的两个接入端分别显露于所述升降板2的相对两侧;所述电源支路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的电源组件42、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板2的上端的显示组件43,所述电源支路的两个连接端对应所述升降板2的相对两侧而显露于所述安装孔12,以在所述升降板2伸出所述安装孔12时,所述电源支路接入对应的所述调节支路而构成通路,供所述显示组件43输出对应的高度信息。具体地,可以在所述升降板2的内部沿横向贯设有开孔,且所述开孔沿上下向间隔布设有多个,每一所述开孔供一所述调节支路布设,每一所述调节支路上设置有所述调节件41,每一所述调节支路的两个接入端形成第二触点45而显露在所述升降板2沿横向的相对两侧。所述调节件41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多种,可以根据所述显示组件43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所述电源支路设置在所述座体1内,且可选在所述容纳腔11内分隔出一独立的腔室,该腔室供所述电源支路放置,所述电源支路的两个连接端构成第一触点44。当所述第一触点44与一所述第二触点45连接时,即导通了所述电源支路与该第二触点45所在的调节支路,继而根据该调节支路上的调节件41,获得相关联的所述显示组件43输出的高度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多个调节支路间隔距离较大时,获得的每一所述高度值的间隔较大,适用于对深度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而在对深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中,可以适当增加所述调节支路的设置数量、且将所述多个调节支路的间距调小。

接着,所述电源组件42的技术方案有多种,例如可以设置为便利于随时拆卸替换的电池等,但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电源组件42包括至少显露在所述座体1的上端面的光伏电池板421、以及与所述光伏电池板421电性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光伏电池板421铺设在所述座体1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座体1的上端面相适配,例如所述光伏电池板421在对应所述安装孔12处同样开设孔状结构、在所述座体1的的上端面呈弧面状时同样设置为呈弧面状等。所述光伏电池板421采集太阳能,并经过有关的转换技术转换为可供所述可视结构4直接使用的电能;所述蓄电池用于储存该电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伏电池板421和所述蓄电池可直接采买市售产品,并且,上述与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有关的内容,均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述。

当然,实现上述显示功能的所述显示组件43的技术方案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43包括LED灯或者LED显示屏。当所述显示组件43为LED灯时,具体地,可以所述LED灯根据亮度的强弱、颜色的不同等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LED灯均设置在所述升降板2的顶部,并且,多个所述LED灯分别有序地连接在所述多个调节支路上,使得在每一所述调节支路与所述电源支路导通时,与该调节支路连接的所述LED灯工作,其余的所述LED灯则关闭,此时,所述LED灯也即构成所述调节件41。当所述显示组件43为LED显示屏时,以其中的点阵数字为例,参考现有技术,每一所述调节支路连接一显示电路,该显示电路对应显示一点阵数字,通过简单的转换,该点阵数字关联道路低洼处的当前液面高度,此时,所述显示电路或者所述显示电路的其中部分构成所述调节件41。

此外,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结构3包括安装板31和浮动块32,其中,安装板31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1内,以将所述容纳腔11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过水孔13连通所述下腔室;所述浮动块32设于所述安装板31的下端。所述安装板31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以避免积水自所述下腔室进入所述上腔室,影响测量准确度。所述浮动块32的技术方案有多种,例如为泡沫块、气囊等,所述浮动块32在所述安装板31的底壁上可呈连续状排布,以完全覆盖所述安装板31的底壁;或者,所述浮动块32在所述安装板31的底壁上呈间断状排布,以使得用材轻省。所述升降板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1上,且设置为所述升降板2的重心与所述浮动结构3的重心统一,避免所述升降板2以及所述浮动结构3在液面上发生偏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结构3还包括缓冲件33,所述缓冲件33设于所述安装板31和所述浮动块32之间;其中,所述缓冲件33为弹簧件或者气囊。由于道路低洼处的积水不能实时确保均能以稳态升高,尤其在下暴雨或者其他场合时,液面的剧烈晃动将导致所述升降板2的晃动,使其产生偏斜而导致所述第一触点44与所述第二触点45接触不良,影响检测准确性。此时,所述缓冲件33的设置有助于阻缓液面的晃动对所述安装板31的影响,从而能够稳住所述升降板2,使得所述升降板2稳定升降。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11的侧壁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有滑槽14;所述安装板31对应所述滑槽14处凸设有滑块311,所述滑块311滑动连接所述滑槽14。所述滑槽14与所述滑块311的滑动配合,有助于对所述安装板31的活动过程进行准确导向,同时也可防止所述安装板31在所述容纳腔11内产生相对转动,确保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的测量准确。

此外,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腔室的内腔壁朝向所述升降板2凸设形成有环形台阶15,所述环形台阶15上设有防水结构;其中,所述防水结构为布设于所述环形台阶15上的干燥剂51、和/或形成在所述环形台阶15的内环面的防水挡圈52。所述环形台阶15为所述防水结构提供置放平台,且预留有供所述升降板2活动的让位空间。通过设置所述防水结构,可确保所述上腔室内不聚积水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点44与所述第二触点45的连接更具安全性,其中,所述干燥剂51的设置,有助于降低所述干燥剂51所处位置处的周围环境内的湿度;所述防水挡圈52的设置,有助于防止水渍进入所述环形台阶15的上方。

鉴于上述,还可以在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上设置防水台或者防水套,所述防水台或者防水套对应所述第一触点44和所述第二触点45设置,用以阻挡降雨对所述第一触点44和所述第二触点45的干扰。

接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2的制成材质为橡胶材质,且优选为强度较好的橡胶材质。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升降板2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性能,能够阻缓外力对所述升降板2的冲击,即使受到过往车辆的擦碰,也能通过弹性变形来消除擦碰造成的损害,有助于延长所述升降板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100还包括盖板61和弹性复位件62,所述盖板61的安装端转动安装于所述座体1的上端,以具有盖设于所述安装孔12的关闭状态、以及打开所述安装孔12的打开状态;所述弹性复位件62设于所述盖板61的安装端,用以将所述盖板61自所述打开状态复位至所述关闭状态。所述盖板61优选由轻质材料制成,且所述盖板61大尺寸无需设置过大,恰好覆盖所述安装孔12所在位置即可。实际应用中,在所述升降板2未伸出所述安装孔12时,受所述弹性复位件62的作用,所述盖板61盖设在所述安装孔12处,有助于防止积水或者浮灰杂质进入所述容纳腔11内;而在所述升降板2上升至所述安装孔12时,所述升降板2对所述盖板61具有向上的推力,使得所述盖板61受力而自所述关闭状态翻转至所述打开状态,供所述升降板2从所述安装孔12中伸出并显露。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座体1的顶部对应所述盖板61处凹设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盖板61相适配,用以收纳所述盖板61,使得在所述盖板61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盖板61的上端面与所述座体1的上端面相平齐。

成果亮点
团队介绍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