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成豇系列豇豆新品种及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成豇系列豇豆新品种及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1-09

来源: 科创项目库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新品种,新技术
行业领域:
农、林、牧、渔业
成果介绍

"一、项目意义:项目组采用国内传统资源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了一批早熟、优质、抗病的成豇系列豇豆新品种。有翠绿荚、油青荚、紫红荚等类型,主要具备极早熟、加工专用、花青素含量高等特点。代表性品种有成豇7号(极早熟、优质宜加工)、成豇9号(加工专用),成豇17(极早熟、高抗根腐病)、成豇12(极早熟、紫红长荚)等,系列品种商品荚单荚重约20-35克,千粒重150-250克,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适宜四川省豇豆主产区大棚、露地种植,在彭州、乐山、眉山、南充、泸州等地均有示范推广,近5年累计推广面积5万亩。成豇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曾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并获四川省主导品种2个;集成并通过鉴定了泡渍豇豆稀窝密株、肥水一体化、豆稻轮作等节本高效栽培技术3项,获四川省主推技术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论文论著2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二、技术优势:1、该项目选育出了以早熟、加工、抗根腐病等为主要特点的优质豇豆新品种:成豇7号、9号均被推为四川省主导品种,成豇17被列为2021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果展示品种,成豇12作为极早熟紫红长荚品种,填补了紫红荚豇豆早熟市场的空白。2、该项目配套研究集成了豇豆稀窝密株、肥水一体化、豆稻轮作等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良种良法助农增收:“泡渍豇豆专用品种稀窝密株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推介为2017、2018、2020年度省主推技术;豇豆肥水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早春大棚“一控两减”生产目的,节本增效效果显著;“成都平原豇豆-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豇豆与水稻年内轮作,填补了成都平原豇豆-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的空白。3、该项目研究形成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无筛选过程的豇豆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创新了一种无筛选标记过程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了一批阳性豇豆植株;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水肥施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均衡兼顾自动化程度、精准控制程度、水肥均匀程度等方面,实现了水肥的精准化控制,在彭州、眉山、郫县等各示范基地加以应用推广,累计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综合效益明显。

三、应用前景:可在四川豇豆产区乃至长江流域相似生态区应用推广。

四、社会与经济效益:该项目选育出的抗病优质豇豆新品种,可实现早春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集成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可作为技术规程供种植户参考应用,提高其生产技能,良种配良法可实现亩增效益300-600元,若全面推广至60万亩的四川豇豆产区,可实现总效益达***亿以上,显著提升四川地区豇豆生产的综合效益。

五、转化需求:新品种可进行合作开发推广,新技术可采取技术服务形式应用,专利等可以转让或合作开发。"

成果亮点
团队介绍
成果资料
路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