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山区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 2021-12-06
基本信息
复杂山区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关键技术——主要科学技术内容
1.震后城乡重建规划理论与技术体系
(1)发现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三阶段”生命周期、学科体系、规划内容分别对应于系统工程霍尔三维结构中的时间轴、技术轴、内容轴,由此找到了城乡重建规划的系统学结构特征,并构建了城乡重建规划“生命周期—关键技术—规划内容”三维结构规划理论模型,揭示了震后城乡重建规划规律,为城乡重建规划实现从“全面铺开”向“重点聚焦”、从“盲人摸象”向“高效有序”转变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极大地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有序性。
(2)全面调查了灾后城乡重建的规划内容和相关技术,构建了规划编制的关键技术体系和重点内容体系,并表达在二维矩阵中,集成概化出21项灾后城乡重建规划技术要素,查明了各技术要素在重建规划全生命周期中的相关性及运用权重,建立了由5项通用技术和16项专用技术构成的震后城乡重建规划核心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技术轴和内容轴细化甄别,根据规划编制内容对不同方向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了关键技术体系和重点内容体系交互关联的规划编制技术集成方法,直接指导了重建规划的编制。
2.震后应急安置规划关键技术
(1)研发出以地震峰值加速度、发震断层距离、地形坡度、海拔高程、地层岩性、水系距离等为关键影响因子的复杂山区强震地质灾害快速预测评价应急规划技术,为震后安置点选址安全和规模确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实现了应急安置点48小时的安全选址,为芦山、鲁甸、尼泊尔等地震灾后应急救援阶段及时排查地质灾害危险区、判识重灾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解决了过渡安置点规划选址、规模匹配及用地布局难题,保障了灾区应急过度安置房规划建设的地质安全。例如,该技术成果有力支撑了芦山地震灾区所有应急过度安置房(近万套,14多万平方米)的规划选址,避免了因安置点未能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造成受灾群众生命财产的再次遭受重大损失,无一人再因地质次生灾害失去生命。
(2)研发出复杂山区多云雾天气影响下规划土地利用信息快速获取技术,为应急安置点规划土地甄别提供了支撑。集成了灾区云下影像数据快速获取、自动刺点、快速纠正、快速拼接、重采样、影像分类等技术,改进了影像处理的POS坐标算法、图像拼接SFIT算法、基于地物特征点的相邻图像数据模型、空三测量自动刺点模式,解决了传感器姿态不稳、相片数量大、重叠无规律等技术问题,提高了影像成图工作效率,增强了灾后规划土地信息识别能力,攻克了震后特殊气象条件下灾区全域全要素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无法快速获取的技术难题,为复杂山区应急安置点规划提供了土地保障,为安置点板房合理布局提供了技术支撑。
3.震后城乡重建规划编制关键技术
(1)研发出基于区域活动断裂评价的城镇规划选址和基于斜坡地震动响应评价的城镇规划技术,为震后城镇重建选址安全、规模确定及合理布局提供了技术支撑。揭示了活动断层同震联动机制,提出了逆冲推覆构造区活动断裂甄别及其危险性评价技术;发现了斜坡地震动地形放大规律,形成了斜坡地震动响应评价技术,自主研发了广适应性强震仪。将以上2项成果融入到震后“两评估一评价”工作中,提出了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震后城镇重建规划选址与用地布局关键技术,为震后城镇重建避开活动断裂带和山地次生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引,直接指导了极重灾区北川、青川等城镇选址及重建规划。
(2)研发出基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乡村规划技术,支撑了震后乡村规划编制和城乡统筹背景下节余土地指标跨区流转的政策制定,实现了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和城乡重建规划用地保障。基于多元数据,综合考虑乡村建设用地承载能力、建设强度、功能结构等因素,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潜力评价模型及震后乡村重建规划技术,在我国首次实现土地资源(建设用地指标)跨县域统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彭州市应用该技术节余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万亩,指标跨区(县、市)流转后获得经济收益***亿元,缓解了极重灾区彭州市灾后重建的资金压力。
(3)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技术,制订了复杂山区城、镇(乡)、村三级避难场所规划体系与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提升了山地城乡的防灾避险能力。针对山地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缺乏的问题,基于城乡居民震后空间动态疏散规律,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山地城乡统筹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体系,创建了包括场所分类、通道规划建设等在内的城乡统筹避难场所规划方法。制订了山地城区、镇(乡)和乡村空间层次匹配的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标准,解决了山地城乡避难场所规划效应评价缺乏及设计方法不足的问题,为山地城乡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方法成功应用到汶川、大邑等山区城镇灾后重建规划中,不仅促进了城乡居民综合避灾减灾能力的提升,而且实现了城乡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相关成果被纳入《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和住建部《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