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新型气道湿化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新型气道湿化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 2019-05-08

来源: 科创中国_资源共享平台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著作权
行业领域:
新兴行业
成果介绍
项目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急危重症医学在现代医学中逐渐凸显出重要的角色和地位。目前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立即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几乎是国内外急危重症医学普遍使用的急救方法。人工气道的管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脱机、痰液引流、气体交换和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在机械通气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于不同疾病建立人工气道后所需要的理想湿化水平,我们尚未明确,也不清楚外部环境对气道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准确的影响机制,但可以确定的是加热湿化器和热湿交换器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建立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稳定期患者的气道管理临床工作中存在很大的争议,临床常见方法有:气管内间断推注法、气管内间断滴注法、微量泵或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泵入法、温热交换器(人工鼻)湿化法。以上方法的临床使用经常出现:患者呛咳频繁导致血氧下降、湿化过度、湿化不足、气管切口处痰液污染严重、切口敷料频繁更换护理难度大、严重者可出现气切导管堵塞导致患者窒息。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不同作者的研究出现许多不同的观点,也存在很大的争议。研究小组针对建立人工气道非机械通气稳定期患者的气道管理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不断反思和改进,制作持续冷湿气治疗装置,并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和实践1年余,结果发现此装置对于此类患者可以避免频繁呛咳、湿化过度、湿化不足、切口污染、频繁更换的问题,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创新点:1、组织结构:利用气切面罩或T管、压缩雾化器、一次性麻醉管路组装一套持续冷湿气治疗装置(图1)。【专利已申报】 2、工作原理:①人工气道可以持续获得微小(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液态颗粒,液态颗粒通常由于表面张力呈球形,可以携带病原微生物。微小的气溶胶颗粒由于布朗运动的影响,可以沉积到下呼吸道和肺泡,使整个气道充分湿化,避免出现湿化不足的现象。同时,气溶胶颗粒会覆盖呼吸道分泌物的表面,携带病原微生物后随着纤毛的摆动,将致病菌排除体外,减轻肺部感染;②没有沉淀在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的微小液态气溶胶颗粒会随着呼吸运动进行,可以将其排出体外呼出到大气中,避免过多湿化液聚体在气道内出现湿化过度现象。湿化过度时患者会出现痰液过多、刺激性呛咳,临床护士频繁吸痰,导致气管粘膜损伤甚至出血,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使用该装置可以减少湿化过度、避免气管粘膜损伤、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同时
成果亮点
团队介绍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