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分会场学术交流活动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 2017-07-22 发布来源:中国气象学会

8
174

201291114日,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沈阳市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了S10分会场,围绕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内容涵盖现代农业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识,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增产增收、减少灾害损失等众多方面。

此次年会期间,“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分会场共有180余名代表参加,从众多审核通过的论文中精选了48篇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文章参加现场交流,其中口头报告30篇,墙报18篇。此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申双和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广胜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潘学标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郭建平研究员、海南省气象局王春乙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霍治国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赵艳霞研究员,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景元书教授等8位农业气象领域的专家做了分会场主题报告,并分别主持会场学术交流,向大家阐述了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需求、当前农业气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气象研究中应当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等,为广大农业气象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研究和业务工作的方向。

本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分会场论文交流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色:

1)观测内容丰富、研究结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参加交流的论文中,涌现出一批基于大量实验观测资料的研究成果,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不再局限于模型计算,而是结合大量的实验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具有学术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如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韩雪)一文,利用农田开放式 CO2 浓度升高(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FACE) 试验平台,以强筋冬小麦CA0493 和中麦175 为供试材料,研究高浓度 CO2 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专家们一致的好评。

2)研究内容广泛,关注农业气象服务热点,完善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针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气象工作者们探索发现了很多农业气象研究和业务工作的新切入点,并结合各自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广泛开展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的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霜冻气候指标时空特征分析”(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李娜)一文利用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 80 个站点 1961-2010 年地面 0cm 日温度资料和冬小麦霜冻灾情资料,以地面 0cm 日最低温度界定霜冻过程,以霜冻过程为尺度构建霜冻的气候指标,分析气候指标的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引起现场众多代表的关注和讨论。

3)研究方法新颖,针对目前农业气象研究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创新、突破局限:如“基于MODIS时序植被指数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水稻面积提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根)一文,向大家展示了水稻面积提取较为快捷的业务化方法,为今后农业气象研究中水稻面积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引起现场众多代表的广泛关注,并讨论了将此方法应用于业务化工作的可行性;再如,“南方塑料大棚冬春季温湿度的神经网络模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倩)一文,用神经网络方法模拟研究了棚内小气候环境,为大棚作物生产环境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专家学者们对这一研究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分会场学术交流结束后,分别评选出优秀论文和优秀墙报各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韩雪的参会论文“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获得优秀论文奖,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李娜参与墙报交流的论文“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霜冻气候指标时空特征分析” 获得优秀墙报奖。

会议最后,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院长申双和教授做了总结发言。申双和教授对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分会场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气象科研、业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农业要取得重大发展,气象服务是重要的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将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参会代表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会议学术交流,不仅能够及时获悉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还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并且有机会和农业气象领域的专家及全国各地区的参会代表,就各自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分享、交流和探讨,彼此学习,互相借鉴,拓展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