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国家糖料体系专家齐聚一堂 共谋糖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01月08日

18
3294

202514-7日,2024年度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总结考评会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来自广西、福建、云南等全国11个省(区的甘蔗和甜菜岗站专家及团队骨干160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面总结了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度工作,体系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进行了年终考评,体系学家对2025年体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1736304244091.jpg

活动现场

技创新糖农守好端牢国人罐子

2024年,糖料体系在甘蔗宜机化新品种选育、甜菜国产种子产业化甘蔗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糖产品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等产业关键技术上着力攻关,为提高我国糖业竞争力,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促进糖农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近3年我国食糖产量从897万吨上升至996.32万吨,2024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达2010.4万亩,比2023年增100万亩,预计食糖产量达1050万吨,实现糖料种植面积、糖料产量和食糖产量的增使国家食糖自给57%上升至65%。

糖料体系新一代甘蔗品种在全国大面积应用

2024年,糖料体系自育的桂糖42号、桂柳05136、云蔗081609、桂糖44号、云蔗0551等第五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蔗品种种植面积达1458.69万亩,占比达94.5%,再创种面积新高。特别是云蔗081609、桂糖44号异军突起,2024年云蔗081609种植面积达182.97万亩桂糖44号达143.7万亩。

甜菜单胚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2024年,糖料体系进一步完善甜菜单胚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体系,扩大中试车间设施设备,生产的丸粒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发芽率≥95%、粒径3.504.75 毫米)。丸粒种在内蒙古和新疆甜菜主产区试验示范8100亩,增产效果显著,在内蒙古示范区甜菜平均亩产糖量达914.35公斤,较国外种平均增产20.45%;在新疆示范区甜菜平均亩产量6.45吨,含糖率15.3%

甘蔗分步式协机收技术得到速发展

料体系建立了适宜我国国情的甘蔗机械化应用体系,研究形成的《丘陵坡地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规程》《甘蔗分步式协同机收技术规程》在全国扩大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甘分步式机收技术发展2024年甘蔗建成495条分步式机收线(广西150条、云南343条、广东2条)已投应用,预计2024/2025榨可收获分步式甘蔗原495万吨以上,预计将进我国的甘蔗机收率从3.3%提高至8%以上。

糖料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实现运用

料体系研究的多酶法生产高纯度低聚果糖技术为中试企业设计了生产工艺流程配型中试设备,开展联合生产;基于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的甘蔗植物细胞水在广西凤糖生化有限公司和广西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产业化运用生产并上市;研究开发的红甜菜西柚果蔬汁饮料、高效利用糖蜜生产天然类胡萝卜素等产品进行了产业化运用,促进了糖料成果转化落地,实现技术产品化,延产业链,提了价值链。

下一步,糖料体系将继续按照“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的要求,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质、降本、增效,推动糖料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系将持续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继续从宜机化甘蔗新品种培育及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应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甜菜高产高糖抗病品种选育和种子丸粒化加工、高端智能绿色糖深加工和副产物产业化开发研究三大方向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为我国糖料产业的发展提供重大科技支撑。

据悉,系按照糖料作物遗传改良、栽培与土肥研究、病虫草害防控、机械化和产业经济6个方向设置岗位任务,在不同主产区设置综合试验站,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共有65名岗站专家,包括2名院士,38名岗位科学家和25个综合试验站,其中甘蔗岗位22个,甜菜岗位15个,产业经济岗位1个;甘蔗综合试验站15个,甜菜综合试验站10个。岗站分别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内蒙古、新疆和东北三省等糖料作物主产区。系的张跃彬首席科学家、高三基和张木清岗位科学家同时也是国家第一批产业顾问组(龙州糖料蔗产业)专家。

撰稿人:杨昆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