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对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增加就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近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立足东北冰雪资源禀赋,聚焦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全产业链发展,明确了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有利于把冰雪经济培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增长点。
一、发挥优势、锻长长板,推动“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全面振兴和冰雪经济发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东北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冰雪旅游持续火爆,冰雪经济不断升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正在成为东北振兴的新亮点。
(一)冰雪资源得天独厚。东北地区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且天然雪场多,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同处“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发展冰雪经济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我国现有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其中东北12个,接近“半壁江山”。地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素有“神州北极”“极寒之都”的美誉,全年冰雪期长达240多天,通常从10月下旬就能开启寒地试车季,可以为寒地试车提供超长验证时间和良好测试环境。
(二)冰雪旅游持续火爆。东北地区积极探索“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2023年冬季东北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大规模“南客北上”是东北旅游业未曾有过的火热局面,极大提振了东北全面振兴的市场活力和发展信心。“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泼天富贵终于轮到东北了”成为全网热门话题,哈尔滨多次荣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长春、白山、吉林、延边位居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列。
(三)冰雪经济多点开花。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带动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文创、寒地测试等冰雪产业持续焕发活力。冰雪运动方面,黑龙江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58%、居全国首位,哈尔滨、七台河被授予“奥运冠军之城”。冰雪装备方面,东北索道产品成功进入北京冬奥赛场,高端速滑刀、短式冰雪滑撬、空中技巧滑雪板等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空白。寒地测试方面,航空器耐寒测试、汽车耐冷性测试、类极地气候冰雪研究测试等实现新突破,呼伦贝尔建成设施完备的冬季汽车测试中心。
二、业态融合、扬长补短,促进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建成我国冰雪经济高地、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对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产业链作出全面部署,多业态融合、全链条协同激发东北冰雪经济活力。
(一)提升冰雪旅游品质。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重要引擎,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旅游持续走热,连续两个冰雪季游客超3亿人次,助推东北冬季旅游从淡季到旺季的华丽转身。但也要看到,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品和业态组合仍不完善,多以滑雪运动体验为主、休闲度假产品不足,“一季养四季”问题普遍存在。《实施方案》提出以黑龙江亚布力、吉林北大湖、内蒙古扎兰屯、辽宁天桥沟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吉林长白山等景区为重点,支持建设全球知名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加快发展冰雪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探索发展冰雪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和夏季服务业态,引导冰雪旅游目的地从单季开放向四季运营转变。
(二)加快发展冰雪运动。冰雪运动是冰雪经济的基础支撑,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开启了我国冰雪运动新时代。但也要看到,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滑雪人次逐年稳步增长但一次性体验滑雪者比例较高,重大冰雪赛事活动偏少。《实施方案》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性冰雪运动品牌;积极举办高水平冰雪体育赛事,支持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场馆赛后综合改造利用和多季节运营。这有利于推动东北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冰雪运动热情。
(三)传承发展冰雪文化。冰雪文化是冰雪经济的内涵底蕴,东北地区冰雪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长白天下雪”等冬季旅游品牌深入人心,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等冰雪节事活动广受好评。作为我国现代冰雪文化肇兴之地,“冰城”哈尔滨在上个冰雪季创造了“尔滨现象”,一度成为社交媒体上最热的文化符号之一,这个冰雪季将叠加第9届亚冬会契机继续升级“冰雪奇缘”。《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冰雪文化展示推广,支持打造冰雪文旅东北品牌;创新发展冰雪文化产品,支持长春、哈尔滨等建设冰雪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冰雪文化与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强冰雪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发展冰雪文化产业。
(四)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制造业等。冰雪装备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亟待补齐的发展短板。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全覆盖,黑龙江、吉林、河北、福建、山东等地初步形成了冰雪场地设施装备、大众运动装备、冰雪休闲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但也要看到,我国冰雪装备产业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足,雪场设施浇水车、拖挂式架空索道等高端冰雪装备多以国外品牌为主。东北地区冰雪装备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滞后等问题尤为突出。《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制造,重点提升造雪机、压雪车、制冰机、清冰车、索道缆车等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发展壮大个人冰雪运动器材产业;加快冰雪装备器材推广应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文旅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此外,针对独特的气候条件,《实施方案》提出培育发展寒地测试、寒地中药材、数据中心及算力中心等特色产业。
三、多措并举、打通堵点,形成东北全面振兴新增长点
东北地区冰雪经济发展还不充分,“冷资源”变身“热经济”仍存在管理体制不畅、要素保障不足、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实施方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着力破解制约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加快冰雪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更好展现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新气象。
(一)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特别是林地、水面等土地要素的支撑保障。《实施方案》聚焦冰雪人才培养、投融资支持、土地要素保障等,落实落细相关政策举措。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开设冰雪经济相关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足冰雪运动人才优势,提出引导冰雪项目退役运动员等从事冰雪运动教育培训工作。围绕投融资支持,提出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机构信贷等支持,同时重视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冰雪资源开发。围绕土地要素保障,提出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合理保障使用林地等;对利用现有山川水面建设冰雪场地设施,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可按原地类管理。
(二)深化冰雪经济交流合作。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两篇文章”。区域合作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建立冰雪旅游合作机制,以哈尔滨—亚布力—雪乡—牡丹江—延边—长白山—通化—丹东—本溪—沈阳—抚顺—吉林—长春—哈尔滨环线为重点,共同策划推广冰雪旅游精品路线;提出健全跨区域旅游市场举报投诉联合处理机制等,推进冰雪旅游跨区域联动发展。对外开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高水平办好冰雪产业国际展会等,搭建国际冰雪经济合作平台;提出办好中俄冬季青少年运动会等,鼓励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冰雪赛事等,以中俄为突破口拉紧冰雪人文交流纽带。
(三)加强冰雪经济统筹协调。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一个部门难以有效推动,要建立健全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提出要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更好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督促作用,推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履行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发改、文旅、体育、工信、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协同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打出一套冰雪经济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组合拳”。(作者:邱灵,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