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先进材料及结构内部状态的智能化监测 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 昨天14:51 发布来源:中国科协

19
1070

10月13日—14日,先进材料及结构内部状态的智能化监测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本次沙龙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承担,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杨恒和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邓勇共同担任执行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何业茂担任学术秘书,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30余位青年科学家参加交流研讨。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工业大学刘秀成以“铁磁构件力学性能的微磁无损检测技术”为题,从应用技术研究、仪器化进展、具体应用案例、微磁无损检测机理等方面,介绍了微磁无损检测技术将传统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测试技术“从实验室延伸至生产线”的重要突破。与会人员就微磁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检测精度、检测机理等进行提问交流。清华大学马寅佶作“动脉硬化与血压状态的力学反演模型与监测技术”报告,分享了在力学反演模型与监测技术方向的见解,为深入理解血压监测调节机制以及药物降压原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济大学杨斌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位的健康监测技术及应用”为题,介绍了重大应用背景、传感器设计制备及一体化集成、传感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等内容。与会人员指出当前监测技术存在复合材料损伤定量化困难等问题,杨斌提出采用人工智能与物理模型结合的新方法,有望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自由交流环节,青年科学家们围绕如何提升结构内部状态监测方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设计制造多功能一体化、高度集成的内部感知器件,发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内部状态监测中的作用,实现内部状态监测中电、磁、光等多信息的融合感知,应对极端条件下材料/结构内部状态监测的挑战等议题,结合报告内容及自身研究方向发表各自的观点。期间,厦门大学教授卿新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孟松鹤、北京大学教授裴永茂与青年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与会青年科学家一致认为,先进材料及结构的内部状态智能化监测对于新型重大装备的研发具有关键作用。复杂的服役环境和多样的应用需求,对监测技术提出了高精度、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也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大家建议,高校与企业应加强合作,整合实际需求、科研力量与产业资源,从应用场景及科学问题出发,在传感原理构建、新型传感器开发、数据智能分析、健康监测算法等方面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构建更加系统、完善、高效的内部状态智能监测体系,引领先进材料、新型重大装备和结构健康监测的新方向,加速重大装备和智能结构的发展,助力国家工程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会后,青年科学家们赴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进行调研考察,了解先进材料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