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清丰县固城镇黄焦村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玉米挺着粗壮的“腰杆”,一穗穗颗粒饱满的玉米棒挂在“腰间”。市农技站和清丰县农技站的6名工作人员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测行距、量株距、数穗粒数,认真地做着记录。“经过初步测算,今年我们的玉米单产提升试验示范田亩产有望首次突破1000公斤!”测产结束后,从地里快步走出来的清丰县农技站站长赵敬川激动地说。
“从试验田的玉米长势和测产结果来看,我们推广的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可以说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参与测产的市农技站副站长马俊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是支撑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举措。该技术是以增密种植为增产核心,运用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在玉米生长的全过程按需、分次、定向地供给水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是个系统工程,要抓住品种、密度、滴灌、水肥、化控等多个环节科学管理。实施这项技术,首先要选用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赵敬川边说边带领记者走进试验田,只见每隔一段距离,地上都插着一个牌子,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品种和密度。“这块玉米单产提升试验示范田共有10个品种,每个品种5个密度,品种应用之前会先在这里进行对比试验,从中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最佳品种、最佳密度,再向广大种植户进行大面积推广。”赵敬川介绍道。
新技术除了采用新品种,在种植方式和水肥管理方面也有很大转变。在种植方式上,新技术由以往的等距种植改为宽窄行种植,改善了行间通风透光条件,进而实现种植密度的提升。“原来一亩地株距60厘米,只能种约4000株。现在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一亩地能种到6000株,产量就会大大提高。”赵敬川说,密度增加了,单株营养得供得上。因此,新技术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一改传统的“一炮轰”,变四次“精准分期”施肥,实现水肥高效利用。赵敬川指着地面上一条长长的黑色带子说:“这就是滴灌带,别看它不起眼,但玉米出苗、拔节、抽穗、灌浆等关键时期的水分和养料全靠它输送。”
良种配良技,高产有保障。当地种植大户周建士今年承包了包括试验田在内的3000余亩土地,全部采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你看,这玉米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在地里查看玉米长势的周建士说,“现在一个人可以通过滴灌技术管理几百亩农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水、省肥、省力。以后我们种地的目标就是向科技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粮食产量提升。”距离玉米收获还有不到20天时间,周建士已经充满了期待:“去年,我种的玉米平均亩产700公斤,预计今年亩产在900公斤左右!”
清丰县只是我市推进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大力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广农业新技术,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让更多群众掌握丰产丰收‘粮’方,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为全省粮食稳产保供作出濮阳贡献。”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会群说。
(来源:濮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