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今年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一股强劲涌动的浪潮,席卷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踏着春天的步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新”而行。
我市连续四年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高于全省1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高于全省8.3个百分点。
创新抢先机,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
近日,河南省电工膜聚丙烯工程研究中心在经开区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我市又新增1家省级科技研发平台。
“中心主要建设电工膜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研发平台,致力于超洁净聚丙烯等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实现‘一步法’生产,成功解决了电工膜聚丙烯材料生产‘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垄断。”该公司技术人员、清华大学博士孙飞介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技术研发,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攻克关键技术。加快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省级实验室“零”的突破;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需求,推动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实现研发平台全覆盖;立足小机构、大平台、服务型、产业化定位,建成各类研发平台502家,聚焦产业链堵点、空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龙都天仁“丙交酯合成聚乳酸”中试成功,打通了全国唯一一条完整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链条。
研发核心技术。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加强投入、深耕细作,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9.4%,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君恒生物自主研发“生物法合成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技术,将地沟油、潲水油等废弃油脂变“废”为“宝”,获得了欧盟ISCC生物能源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SAF适航证书的民营企业。
突破垄断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科研院校保持长期合作;实施“濮上英才计划”,柔性引进院士27人、高层次人才217人,借智借力,突破一批垄断技术,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雷佰瑞攻克甲苯二胺(TDA)加氢工艺的技术难题,甲基环己二胺作为风力发电叶片的必备原料,首次实现国产化生产。
提质求发展,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走进范县库卡传感器项目干净整洁的车间,看到紧张有序的生产现场,不禁令人惊叹项目建设的高速度。
范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高自刚介绍,该项目自5月3日签订合同,到6月28日试产运行,仅用两个月时间,打造了当月签约、当月开工、次月投产的“范县速度”。该项目的建成,填补了新区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的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优中做强,推动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升级。发挥石化产业比较优势,聚焦聚碳新材料、高端聚烯烃、绿色涂料、生物基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招大育强、延链升链,建成沃森科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盛通聚源特种聚合物等重大项目,引领带动化工产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延伸,壮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向千亿级跃升、向国内一流新材料基地迈进。
坚持有中生优,推动传统油气装备向新能源装备转型。依托油气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黄河流域绿色能源带建设,联动发展新能源装备,成功引进远景能源、天顺集团等头部企业,华中地区首台6.25MW智能风机成功下线,齐聚风机、叶片、塔筒风电装备“三大件”,全省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基本成型。
坚持无中生有,前瞻布局氢能、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抢抓“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机遇,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建设氢能产业园,成立氢能产业联盟,招引培育中沁泰康、国鸿氢能、风氢扬等骨干企业,建成中原油田绿电制氢、盛基创能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等项目,“制、运、储、用”全产业链雏形显现。招引落地优必选人工智能科创中心、顼龙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等项目,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评河南省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荣获河南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服务强保障,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良好环境
濮阳市绿洲实业有限公司是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建设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建设伊始因为自有资金问题几经停工。
经开区以服务质量换发展质量,积极帮助濮阳市绿洲实业有限公司破解资金难题,寻找合作伙伴,成功引进天津海跃公司参与投资。目前,该公司车间林立、机器轰鸣,实现了投产达效。
服务保障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全市上下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完善机制固链、项目建设壮链、企业服务畅链,推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完善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高点谋划,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成立由市级领导任链长的产业链工作推进专班,逐链制订“四图谱六清单”,建立“工作清单、清单管理、工作月报、督办考核”四大机制,专班化、机制化推动工作,形成条块联动、政企互动的良好局面。
突出项目引领。实施158个重点制造业项目、132个技术改造项目,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52.5%,居全省第2位。以项目结构之变引领产业能级之变,巴德富新材料产业园、盛源能源顺酐等一批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建成,聚碳新材料“1+3”产业体系逐步成型,生物基材料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优化企业服务。将“链长制”工作同“万人助万企”活动有效结合,收集企业问题248个,问题解决率90.4%。精准开展“四项对接”活动53场次,帮助企业融资28.66亿元、助力企业达成产销意向金额12.37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42亿元、达成就业意向3.1万人次。搭建市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全面落实一季度开门红惠企政策,为196家企业发放奖补资金1427.55万元。
实干笃行,固本兴“新”。我市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传统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现代化产业加速奔赴“蓝海”,一股股“新”力量喷薄而出。
相信不久的未来,全市上下一定会持续激发干劲和冲劲,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不断汇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力,高质量发展的大道必定会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敞亮。
(来源:濮阳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