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对外发布。
为什么说是重磅?因为有三个“第一”:
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对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
第一次对绿色消费进行全面谋划;
这也是三中全会后公布的第一份抓改革、抓落实的中央文件。
如果仔细读,这里面有一些新表述,背后藏着不少新机遇。
《意见》中提到,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这是一个新提法。我们知道,很多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风电光伏产品等等,都来自长三角和大湾区,那里的创新资源多、产业基础好,像是一家整车厂在4小时车程内就能解决几乎所有配套。那么接下来,要继续把这种产业聚集的优势做大做强,借着当地活跃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高地。上海给出的数字是,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在产业发展上,这次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表述,叫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什么意思?我们来举个具体例子:现在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心,让我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快应用落地,但同时,数据中心也是能源消耗增速比较快的领域之一。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一方面是要让数据中心这类数字基础设施变得更绿更高效,
另一方面,是要让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服务于节能、降碳、增效。
由此带来的设备更新改造、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清洁能源开发等等新的市场,将潜力无限。
这次的《意见》中,还对绿色消费进行了全面谋划,我注意到一个新的信号:“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相信大家常常能在一些家用电器上见到蓝色的能效标识、绿色的水效标识,那么未来,还可能出现碳标识。就拿一台洗衣机来说,能效、水效标识反映的是这台洗衣机在使用过程中耗不耗电、费不费水,那么碳标识要告诉消费者的是,生产和制造这台洗衣机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情况是什么样,这相当于是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衡量消费品,是不是足够绿色、足够环保。碳标识体系加快建立起来,毫无疑问将激活我们的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认证等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作者:岳群 雨棣 黄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