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首都中小企业蓬勃健康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了《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二、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三年行动计划》紧密围绕坚持统筹联动、集成汇聚,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坚持创新引领、点面兼顾的原则,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工作体系全面升级,打造1千家左右各级服务载体,培育和服务1万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以及3万家左右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服务200万家次左右中小企业,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政策直享、服务直达”的服务格局,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模式。
(二)重点任务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12358”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全要素资源保障,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质效,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建立健全一套工作统筹和评价机制
健全全市中小企业工作统筹机制,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加强对各区中小企业服务成效考核评价,从机构人员配置、资金基金投入、服务载体建设和重点企业培育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监测。发布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动态把握本市中小企业发展态势。
“2”:构建“普惠帮扶”+“重点培优”二级阶梯服务模式
面向中小企业普遍需求,做好“搭台铺路”式的普惠服务输出,优化“1+17+N+X”服务网络,推动政策精准触达,定期调研走访摸清诉求,加快欠款清偿化解,持续扩大企业服务覆盖面。
针对重点群体发展需要,加强“精准定制”式的资源要素匹配,加强梯度培育,推动挂牌上市,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人才引育,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3”:打造解决企业发展难点问题的三大服务品牌
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贵、在产业链中作用发挥不足以及服务保障力度不够等三方面问题,打造三个服务品牌。
一是聚焦解决“获得融资难”问题,打造千亿畅融品牌。构建多种融资方式联动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大特色融资产品供给,拓展首贷、做好续贷、增加信用贷,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化基金作用,开展融资路演活动,开展常态化上市培育服务。
二是聚焦解决“开拓市场难”问题,打造“一月一链”品牌。围绕未来产业和高精尖产业链,加强合作对接,促进大中小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融通发展,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深度参与补链强链。
三是聚焦解决“享受服务难”问题,打造“益企京彩”品牌。依托“12345”企服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问题反馈渠道,打造“指尖上的一站式企服平台”,优化“政策计算器”,实现惠企服务下沉扩面,加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
“5”:培育五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载体
打造“小微企业之家、专精特新服务站、示范平台(基地)、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五级服务载体。
小微企业之家,定位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中基础性、广泛性的服务载体,数量多、覆盖广,提供政策宣贯、服务信息发布等基础服务。到2027年,建立1000个左右“小微企业之家”。
专精特新服务站,定位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中重点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精准服务的服务载体,在普惠服务基础上,重点面向专精特新企业,优政策、优服务,助融资、助上市、助宣传。到2027年,建设100家左右专精特新服务站。
示范平台(基地),定位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中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中枢型服务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需求。到2027年,培育300家左右示范平台(基地)。
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定位为汇聚优势服务资源,提升特色服务能力,以培育和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服务功能的特色服务载体,重点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企业融资、产业链融通、数字化转型等特色精准服务。到2027年,建设20个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定位为在区级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服务载体,具备完善产业生态的服务载体,推动企业集群式发展,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到2027年,累计培育2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8”: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能力升级八项工程
一是“平台聚合”工程,推动服务资源集聚化。打造横向打通、纵向贯通、政策集成、资源汇聚的“一站式”服务枢纽,实现信息通查、咨询通达、服务通办。
二是“扩容提质”工程,推动服务供给多元化。围绕提供公益性“纾困解难”服务,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清偿化解力度。围绕企业普遍性需求,加大普惠性服务供给。围绕企业个性化需求,加大专业化服务供给。
三是“数据筑基”工程,推动服务对接精准化。加强数据治理,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触达。整合服务资源,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精准对接。
四是“岗位提升”工程,推动服务能力专业化。加强一线服务人员供给,建立交叉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五是“技术赋能”工程,推动服务方式智慧化。鼓励服务载体和机构利用技术手段搭建“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提供智能集成化服务,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
六是“标准领航”工程,推动服务过程规范化。制定服务载体管理规范,制定团体标准,加强标准化培训,引导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
七是“要素融通”工程,推动服务活动矩阵化。举办各类政策服务,开展“创客北京”赛事,组织龙头企业、优质服务商进基地、进园区,帮助企业对接资源。
八是“扬帆出海”工程,推动服务范围国际化。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培育专业服务机构,开发跨境金融服务产品,助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建立“政府资金+社会资源”协调配合、有机联动的资金支持体系。用好中小企业服务券政策工具,鼓励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聚焦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加大投资力度。
二是加强考核评价。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考评,对服务成效突出的予以重点支持和奖励。强化区级考核管理,考核指标纳入各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内容。引导各级载体建立服务人员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是做好示范宣传。打好新闻报道、公益广告、信息推送、公众号和短视频等全媒体宣传“组合拳”。聚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成效,采用“综合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报道”等形式,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