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信厅介绍,我省日前出台《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提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提升、供给能力提升等五大行动,同时推出加强财政金融协同、实施贷款担保支持等10条重磅政策,予以大力支持。
根据《方案》,到2027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为促进目标落实,《方案》提出2024年的阶段性目标,即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85%、65%。推进武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建设,培育一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湖北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以高端化跃升、数字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安全化提升为重点,实施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制造强国高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筑牢产业支撑。
实施“五大行动” 助推工业设备“更新换代”
——省经信厅解读《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供给方,也是设备的需求方。推动工业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将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以设备升级带动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日前,我省印发《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五大行动”全面推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我省坚持目标导向,提出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提升、供给能力提升等5个专项行动和15项重点任务。
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推动新兴产业提质上量——
针对设备更新中高端化的主要环节,《方案》明确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高端先进设备应用、试验检测设备升级等3项重点任务,提出了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方向。
聚焦工业母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农机装备、纺织、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传统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以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制造焕新。
聚焦汽车、航空、船舶、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以设备升级推动新兴产业提质上量。
聚焦石化化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船舶、北斗等重点行业和人形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研发突破,加快建设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助推企业加快“智改数转”——
针对设备更新中智能化的有效路径,《方案》明确加快智能制造装备推广、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3项重点任务,提出了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范围。
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软件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每年建设30家省级5G工厂、新增上云工业企业5000家。
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厂广泛应用,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工厂运营管理现代化。
做好5G-A/6G与城市数字公共数字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持续实施5G万站工程,加快5G-A基站建设和规模化部署,实现武汉、襄阳、宜昌等城市重点区域全覆盖。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到2027年,力争全省算力规模达到15000P。
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带动重点领域绿色转型——
针对设备更新中绿色化的重点方向,《方案》明确加快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绿色装备应用推广、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等3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更新范围。
聚焦重点行业,实施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有序推进现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对高炉、转炉、电炉、回转窑等全流程改造,争创环保绩效A级。
推动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加快节能锅炉、高效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以火电、化工、钢铁、有色等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升级更新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确保全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提升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针对设备更新中安全化的底线要求,《方案》明确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等3项重点任务,提出了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提升改造更新范围。
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推动运行10年、特别是15年以上的超期服役老旧化工设备加快淘汰退出,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持续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在关键风险位置实施“机器人替人”,重点完成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等升级改造,为全省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
实施供给能力提升行动,促进鄂产设备产品循环畅通——
针对鄂产设备产品的循环畅通,《方案》明确加大先进设备推广和研发力度、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促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协同推进等3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全省重点行业设备研发推广、装备制造业招商、优质消费品供给等实施路径。
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凝练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场景,带动全省优质设备推广应用。
找准强链、延链、补链方向,精准绘制高端装备产业招商图,推动产业链配套闭合、上下游协同发展。
以设备更新加速提升优质产品供给能力,以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促进生产性设备加速更新。支持省内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生产厂商抓住机遇、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
“十大政策”激发企业设备更新活力
《方案》明确了“湖北工业设备更新10条”,从国家政策争取、原有政策加持、新增政策赋能三个维度同步发力。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争取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再贷款、国家产业基础再造等资金支持;落实好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等,加快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设备更新实效。
加强财政金融协同——
对重点项目生产设备购置额的补贴由8%提升至10%,最高1000万元;对列入中央再贷款项目,在中央财政贴息基础上,省级财政再叠加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支持;设立200亿元省级技术创新专项贷,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的研发和技改提供融资支持,给予1.5个百分点财政贴息等。
实施贷款担保支持——
设立100亿元“楚设担”,在符合监管政策的条件下,单户企业担保额度最高5000万元,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楚设担”业务,按照担保费的80%给予企业补贴等。
推动设备融资租赁——
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提供多元、灵活的融资租赁产品;省级财政按设备融资租赁合同额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5%给予补贴,单个工业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等。
梯次推进试点示范——
省级启动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开展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对相关试点城市予以奖补,更好与国家政策形成合力。
深化数字赋能增效——
向中小微企业发放5000万元上云服务券;支持以软硬件开发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对相关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2024年对新建5G宏基站超出上一年度对应的增量部分给予考核奖励,城市基站每个奖补8000元,农村基站每个奖补1.2万元等。
推广应用创新产品——
对纳入国家和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目录的产品,省级按产品购置单价或研发费用的15%,对产品研制方和示范应用方给予补助,双边最高奖补1000万元。
支持供应链平台服务设备更新——
发挥省级供应链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作用,支持供应链主体搭建设备更新平台,对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产业链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等给予适当补助。
增强资源要素保障——
加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涉及用地、用能等需求纳入“三区三线”等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促进技改和设备更新落地见效——
对实施设备更新改造后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装备制造、家电等工业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
数说
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支持政策
1%
对列入中央再贷款项目,在中央财政贴息基础上,省级财政再叠加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支持
1.5%
设立200亿元省级技术创新专项贷,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的研发和技改提供融资支持,给予1.5个百分点财政贴息
10%
对重点项目生产设备购置额的补贴由8%提升至10%,最高1000万元
15%
省级财政对制造业企业采用直接融资租赁设备方式开展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按设备融资租赁合同额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5%给予补贴,单个工业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
100亿元
设立100亿元“楚设担”,单户企业担保额度最高5000万元
500万元
支持以软硬件开发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对相关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1000万元
对纳入国家和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目录的产品,省级按产品购置单价或研发费用的15%,对产品研制方和示范应用方给予补助,双边最高奖补1000万元
1000万元
对实施设备更新改造后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装备制造、家电等工业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
湖北制造,奔涌向“新”
创新更强
全国第3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3
动能更足
47%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
3万亿元
五大优势产业实现营收突破3万亿元
质效更优
3个产业接近万亿
18个产业超过千亿
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6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湖北智造 “新”潮澎湃
全球首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全球存储密度领先的三维闪存芯片、全球首款临床全数字PET-CT……
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湖北智造,“新”潮澎湃。光电子信息产业,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为“独树一帜”。
放眼荆楚大地,奋进中的湖北,正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大推进”战略,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链群协同,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4月26日,2024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武汉东湖高新区(即“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规模占全国的50%。
以“光芯屏端网”为特色,以中国光谷为创新极核,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省立足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领域,以超常之举、聚全省之力,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着力壮大基本盘,带动湖北产业能级提升,五大优势产业2023年实现营收突破3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营收比重超60%。
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量子科技、现代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材料、低碳冶金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全面加速、起势、跃升,一条条产业链不断壮大,“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荆”彩。
首创“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机制,搭建“天网+地网+商网”五大优势产业供应链平台体系,打造“万千百”产业集群(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若干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大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再造、循环畅通,切实增强产业安全和韧性。
不断融合的“三链”激活新动能、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点亮”湖北制造。
技改提能,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以汽车、冶金、化工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湖北全部工业比重近80%。转型升级,湖北大力实施技改提能,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
技改提能稳健起势。省政府坚持每季度分行业召开技改现场会,聚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先后召开12场,通过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在“武汉—襄阳—十堰—随州”汽车产业带,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和突破口;矿冶之城黄石,政企协力推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提质扩能;化工产业大市宜昌,“磷矿—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的迭代路径正加快构建。
数字经济赋能工业。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制定出台“数字经济新15条”及《湖北省数字经济促进办法》,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我省算力规模和质效居中部第一,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环节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覆盖。
工业制造降碳增绿。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钢铁、石化等9个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制定出台全省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实施细则,建立省市联动培育机制,打造更多国家级绿色工厂。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5大行动,围绕绿色建材、绿色智能船舶等优势领域,重点培育6家省级产业园区。
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集聚新动能
长飞光纤自主研发G.654.E光纤技术全球领先,华中数控世界首台三维五轴数控机床实现产业化应用,中科极化全球首个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获批上市……一批全球领跑并跑的创新成果纷纷涌现。
发展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是主动力。
湖北发挥湖北科创优势,加强“顶天”的原始创新,促进“立地”的成果转化,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有效集聚了技术、人才、资本和产业需求,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2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闪存芯片、脑机接口、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9.8%,总量达到4860亿元,在全国排在第3位。
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高”攀、向“精”进、向“新”拓。湖北坚持以用为导向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机制,推动更多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9%、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
奋力撑起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湖北开启新征程!瞄准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一地四区”,湖北制造正破浪前行,到2027年,制造业产值达到8万亿,到2030年实现翻番、跨越10万亿大台阶,迈进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