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省政协科协界别委员高其良:推动科普阵地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发布时间: 01月29日 发布来源: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6
1174
聚焦2024河南两会:两会中的科协声音 省政协科协界别委员高其良:推动科普阵地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9日 来源: 省科协调研宣传部 


  编者按:河南省政协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今天正式开幕,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于1月28日上午开幕。从1月25日开始报到至今,来自全省科协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为充分展现两会中科协人的履职风采,河南科协推出“两会中的科协声音”,邀请他们讲述履职故事和带来的建议,汇聚两会科协好声音。


图片


  作为人口大省、科教大省,河南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工作,陆续出台了《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河南省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普十条”)等政策文件。


  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驻马店市政协副主席、驻马店市科协主席高其良提交了《关于全面提高“馆校结合”质效着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提案》《关于加强区域科普协作,助力河南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提案》。



提案一:


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目前,河南全省建成开放省级科技馆1座,地市科技馆15座、县区科技馆20座,已投用科技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省科技馆试压运行一年来,接待观众180多万人次,人流如潮,好评不断;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累计服务观众超过1900万人次,科普大篷车行驶总里程69万公里,780多万人次受益,为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高其良认为,从整体发展来看,我省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方面还存着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省内各市县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全面有效的信息化平台、科普人才引育相对较弱等问题。

  他建议,一是细化体系建设政策要求,明确省内各市县体系发展目标措施。要结合实际,组织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科技馆体系发展方案,为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广泛搭建体系建设平台,形成省市县三级的信息化共享体系。按照“省域统筹政策资源、市域集散调配资源、县域组织推进落实”的发展路径,加快科普工作数字化赋能,设立专项资金,以河南省数字科技馆为依托搭建运行管理平台,组建管理委员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构建网络化、立体化传播体系。

  三是做好体系建设人才引育,构建全省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生态。要结合人才发展政策环境,加强策划组织,健全科普培训培养机制。要多方式拓宽科普人才发展渠道,在人才编制、晋升渠道、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想法、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和高层次人才进入到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的大潮中。



提案二:

创新馆校合作,助推“双减”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部等十八部门也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做好科学教育的相关工作。


  在此背景下,全面提高“馆校结合”质效,着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凸显了科学教育在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作用,是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推进新时代科教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高其良认为,目前,各科普场馆与学校结合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不足,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缺少省级部门牵头的系统化培训,“馆校结合”方式与新时代信息化发展跟随性不强,对于科学教育的传导性造成影响。


  他建议,一是建立健全“馆校结合”工作机制,做好科教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大中小学校与科普场馆的协同效应,建立相应的战略合作,深化发展“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通道,设立科技馆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定期定点组织河南各级学校教师走进科技馆,开展科普能力培训工作,并将教师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邀请科技馆科普辅导员走进学校,开展科普剧、科学表演、科学秀、影视科普、科学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建立起常态化的馆校合作机制。


  二是联动共创“馆校结合”合作方式,促进科学教育跨界融合。要组织科学教育团队开发与教材配套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与河南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或机构联合,抓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建立全省“馆校结合”试点校,依托“五位一体”的河南现代科技馆体系工程,实现线上“馆校结合”合作模式,进一步打破时空界限,扩展学习边界,有效提升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馆校结合”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供稿人:省科协调研宣传部 审核人:省科协办公室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