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

发布时间: 2023-12-12 发布来源: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30
1351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多元服务、精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7日,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指导下,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南京林业大学金埔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中心协办。会议以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00余人现场参会,线上观看人数达8000余人次。


会议现场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贾建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理事长王翔,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付彦荣,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秘书长张晓鸣,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党委书记唐旭、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陶文娟,报告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院副院长袁建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邱冰教授、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周建华教授、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窦逗,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企业、设计院所等单位的代表参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付彦荣、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主持会议。

    

一、嘉宾致辞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王翔

    王翔副理事长致辞指出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园绿地数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服务。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多元服务、精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创新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理念和模式,如何完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制度和机制,如何提升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水平和效果,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3年1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举措。试点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服务功能为导向,以效果评价为督促,旨在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多样化需求。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

张晓琴副校长致辞表示,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今天在此研讨城市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交流总结试点经验,将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付彦荣主持

 

二、专家报告

会议邀请6位行业专家、学者,围绕各国、各类型公园绿地的发展模式、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精细化治理等方面,从国际视野、公众视角等多个角度展开研讨,深入交流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为我国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专家报告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付彦荣主持。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教授

新时代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与精细化管理

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进入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阶段,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成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报告结合开放共享举措下不同绿地类型的发展特征,提出在注重绿地生态本底价值的基础上,置入必要的服务设施,服务人民需求,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高效利用。基于养护科学、管理精准、运营合理、功能多样等方面提出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8个精细化管理策略包括植物地域化选择、场地科学养护,多方共建共治、游园行为管理,节事策划、活动类型丰富,配套服务设施完备、生物友好。进而提出未来城绿融合发展途径应重视产业转型、场景营造、公园运营3个方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程

国际视野下城市公园开放共享路径与应对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报告立足国际视野,基于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5个国家不同的经济社会、城市化水平、体制文化背景,分析研究城市公园开放共享的进程、驱动力、应对措施和发展模式,总结得出经济社会发展是公园逐步开放共享的核心驱动力,国家体制、经济差异等导致开放共享路径和模式差异,以“经营思维”逐步代替“管理思维”发展城市公园,新伙伴关系和多方合作模式不断涌现等特征和趋势。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新时期市民多元需求的背景下,建议城市公园开放共享工作应强化主管部门责任意识,积极联合多方共同参与;根据区域和公园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逐步建立市场参与公园发展的配套措施;同时,注意防范过度追求经济价值影响公园“公益”属性。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院副院长袁建奎

用新理念、新方式建设人民共享的园博园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规划建设现场的负责人,报告人以合肥园博会为例,介绍国际性园林展会发挥城市生态功能、园博展览功能和片区服务功能,推动城市更新、开放共享的积极作用。合肥园博会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作为《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颁布后首个申办并成功举办的一届园博会,聚焦园林博览会与城市发展战略的衔接、园林博览会的短期展会与未来城市功能组成的结合、落实大尺度多功能场地更新对绿色开放共享的促进以及传统管理模式面对多元需求和任务的转变等重点问题,形成研究、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链条体系的园博技术体系,建设成由单一展示园林成果转向综合展示国内外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的国际性展会。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邱冰教授

日常生活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的属性与功能认知

报告立足风景园林与人的关系,应用社会学的视角与工具,以日常生活中使用者的需求与意愿为数据来源,从市民角度观察在社会选择下城市开放空间的本质属性与功能。报告指出公园具有自然、民主、公平、休闲的属性,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应满足取消收费、边界开放、资源分布的均衡性、功能服务的公平性和人群利用的公平性。调研市民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满意度、活动丰富性评价、记忆感知、视觉认知等,基于市民对开放空间资源、功能、情感、公平性的认知,谈开放共享。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周建华教授

日本都市公园建设管理的P-PFI制度及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启示

报告回顾日本都市公园管理制度的发展,围绕P-PFI政策,阐述日本都市公园开放共享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P-PFI是通过公开招募选定公园建设对象,借由民间资源对城市公园进行设施改造,为公园注入活力,增加收益,促进公园的更新,更好服务游人。民间资金引入,削减公共资本开销,减轻公园管理者的财政负担,为公园利用者提供便利,提高城市公园的质量,激发地区活力。P-PFI制度对于建设、管理、运营的启示包括倡导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一体化,促进公园建设管理长效化;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分类分级进行试点;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健全我国相关的城市公园法规。

    


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窦逗

公园让城市更美好——湖北云梦县城市公园开放共享建设路径探析

报告以湖北省云梦县公园绿地建设为例,探讨县级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新经验。团队采用“公园+”的理念,通过五大措施,从用地更新改造可行性、文化场景可视化、绿地景观品质把控、公园运维一体化等方面,对县级城市公园建设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现空间多元化、功能多样化,推动县级城市公园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实现公园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

    

三、互动对话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主持

对话环节,与会人员提问与6位专家进行交流,围绕城市公园绿地的边界、公园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政策难点、县级城市推行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路径、私人建设经营的公园能否共享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专家表示,未来公园绿地的发展将以城市更新、差异化发展、多功能服务为特点进行开放共享,与城市更为紧密的融合。公园的管理、公益性以及功能的开发利用需要政策的引领和保障。

    

四、会议总结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贾建中

贾建中副理事长作会议总结。本次会议聚焦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探讨了开放共享的形式、内涵、策略和路径。他强调应重视公园绿地的城市建设用地的社会公益属性,严格把控指标;转变设计理念,形成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标的设计思路;加强相关政策、制度支撑的研究。他指出应从以下几方面系统推进开放共享工作:一要积极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度。二要充分保障、发挥公园绿地的6大基本功能,从而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三要促进提升公民素质,形成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意识。四要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发展趋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五要提升公园绿地的建设与管养水平,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提高绿地使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六要把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变成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持续推动健康发展。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