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2023年深圳市青少年智慧城市创新交流活动闭幕式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其中25支获奖队伍将代表深圳参加7月14至15日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CAFEA青少年智慧城市论坛,与湾区青年一起同场竞技。
活动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教育局、“科创中国”大湾区联合体、南方科技大学共同主办。深圳市科技交流服务中心、科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智慧城市及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意及创新方案,旨在鼓励青少年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启发创新创造,培育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将大湾区建设为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培育科技创新生力军。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钟义应,深圳市科协党组成员孙楠,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凌,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深圳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振波,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明鉴,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副会长陈炜国,深圳市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松等领导、专家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团队颁奖。
报名反响热烈,为青少年提供科技交流平台
深圳市科协历来重视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为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搭建了系列科学探究、展览教育、科技竞赛、科学传播等活动平台,积极拓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多年来,深圳市科协组织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七巧板竞赛、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科普剧大赛等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系列科技活动。今年3月,市科协发布实施了《深圳市科协2023年科普工作要点》,将“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系列活动”加以重点推动,不断将科普助力“双减”落到实处。
本次活动分为作品征集、组织评审评奖、举办评奖及交流活动、选拔推荐参加香港论坛等阶段。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得到了深圳市广大中、小学校学生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响应。
活动共征集了109家学校的314组作品,评选出一等奖25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6项,并颁发最佳学术论文奖、最具创新项目奖、杰出作品奖。
聚焦智慧城市,亮出深圳青少年创新方案
钟义应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的举办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具有科学研究志向的青少年一代。
孙楠在致辞时指出,市科协将继续努力把赛事办成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品牌活动,不断加强粤港澳青少年科技交流融合,激励粤港澳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创新共同参与创造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
张凌代表南科大发言,他表示南科大是一所创新型大学,高度重视青年创新人才的教育工作,也多次举办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他寄语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们继续展示才智、激扬青春,追逐梦想。
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的包括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停车转弯小助手》,获奖作品名称,下同)、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智慧城市更安全——保障外卖配送员交通安全的方法研究》等6个项目。获得中学论文组一等奖的包括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家校联动,高效课堂”智能桌角显示屏》、深圳市红山中学《城市水循环发展案例的探析》等10个项目。获得中学项目组一等奖的包括深圳市光明区华夏中学《多功能扳手-基于“蜂巢”仿生学原理的活性外形自适应扳手》、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气囊防撞棒球帽》等9个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学生的项目《智能垃圾筒(视障人士专用)》诞生于盲生的日常生活——盲班教室垃圾筒边经常有未丢准的纸。辅导教师引导视障学生对普通垃圾桶进行了改进,提高丢垃圾的准确性,提升盲人使用体验。评审时视障学生的操作演示令在场所有评委被视障选手的坚强乐观感动全场!该项目最终斩获小学组二等奖。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的《智慧路灯在深圳特区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同时获颁最佳学术论文奖和中学论文组一等奖。该论文通过对传统路灯系统和智能路灯系统的功能分析,提出了基于智能路灯在深圳特区智慧城市相关建设内容,重点分析了智能路灯系统在智能城市应用的优势和多种功能,走访调查了园博园区域的群众满意度,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对功能组合方案进行分析优化,使其更加贴合智慧城市的不同应用场景。
来自深圳市翠园中学的《“智腔”——基于蜂窝夹层调节结构的智能化假肢接受腔》,“智腔”腔体采用双层结构设计,运用独创的类蜂窝夹层气道结构,协同制冷模块进行均匀降温;结合物联网和北斗技术构建“摔倒警报”安全系统。实现了腔内温湿度异样早发现、残肢闷热不适早解决、突发意外早救援。该项目同时斩获中学项目组一等奖和最具创新项目奖。
除此之外,智能桥梁设计、下雨自带关窗装置、智能种植小屋、智能校园洁具收纳装置、新型防近视智能阅读架……参赛作品可谓内容丰富,创意十足,许多优秀项目的灵感均来源于日常生活。青少年通过参与该活动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技术创新及应用等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开阔眼界,激发科学技术学习动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大湾区建设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拓展了新路向。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刘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