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猪场之旅』2023行:北方猪业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成功召开,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十分荣幸在本次北方猪业发展论坛上,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彦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记者:
近年来,我国的生猪产业发展迅速,大企业纷纷采取批次化生产,那么母猪批次化生产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各大猪企都青睐有加呢?
刘彦研究员:
母猪批次化生产这项技术这几年在我们国内确实是推广得很快,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批次化生产首先是有利于疫病防控,因为批次化生产它能够实现仔猪大批量集中断奶,这样的话就实现了全进全出生产,而仔猪断奶后空出的栏舍能够实现无猪彻底消毒。且2018年非洲猪瘟的暴发也推动了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应用。传统连续式的繁殖的状况下,每天的工作排布十分繁杂,批次化生产让猪群整体的生产节奏更具计划性,更便于高效管理,便于精准饲喂、精准免疫以及精准的免疫控制,提升后备母猪发情率,能够有效提升猪场效益,因此让猪企对批次化生产青睐有加。
记者:
批次化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连续生产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想请问您,批次化产业化应用过程中面临过哪些问题,是如何克服的?
刘彦研究员:
最初引进国外的某种的批次化生产模式时是完全照搬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际上在不同的场合,最后是繁殖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根据我国不同猪场的不同规模、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生产周期。卵泡的发育和排卵的过程是在母猪的体内发生的,就像一个黑箱子,我们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最后通过体外B超实行卵巢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情况,从技术角度对国外程序进行优化。在促排前,有些母猪存在提前发情的情况,此时可直接进行配种,形成两点查询式的定时输精技术,提高配种覆盖率,从管理角度讲,我国对饲养者的管理,有激励机制,以配种受胎率来计算劳动报酬,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我们优化出来发情促排的定时输精程序,使它的配种受胎率获得了提高,这样就吻合了我们的猪场管理激励机制。经过诸多努力,批次化受到了我国猪场的认可,更加有利于批次化的产业化应用。
来源:缘来是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