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9日下午,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团(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第四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当选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第二届主席团主席。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林润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亿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彪等主席团成员出席了会议。联合体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合体第一届主席团工作报告,通过了联合体第二届主席团成员名单,选举产生了联合体第二届主席团主席、副主席,王金南当选主席,王文彪、刘家强、李金发、张远航、张佳宝、陈发虎、陈连增、欧阳志云、郝吉明、谭天伟当选副主席。会议通过郝吉明担任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春红担任联合体秘书长,张远航、陈发虎、万军等10位专家、企业家担任工作委员会主任。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联合体新的工作规划等事项。主席团成员、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和秘书处成员,围绕联合体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开展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联合体品牌建设、加强成果宣传推广、促进产学研融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
张桂华书记代表中国科协对新当选的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第二届主席团成员、联合体秘书长和各工作委员会主任表示祝贺!他指出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以黄润秋部长为主席的第一届主席团领导下,探索创新运行机制,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打造智库学术品牌,服务科技创新产学融合,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瞩目成绩,为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对联合体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期望,一是铸政治引领之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学科领域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用党的创新理论在生态环境科技界凝心聚力;二是建国家战略之言。要聚焦“国之大者”精准选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规划政策,发布有重大影响的调研报告、系列皮书、政策建议,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交融,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三是聚产业发展之力。围绕抓创新、促转化、优生态,提高联合体的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为科技工作者搭平台、拓渠道、建机制。四是树开放合作之旗。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共同挑战,大力推动民间科技交流,打造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王金南院士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联合体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支持联合体的各项工作,为联合体取得的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个工作委员会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力量联合,为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特别是牵头学会和单位,如林学会、生态学学会、水利学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积极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各项任务,调动各种资源、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关键重要的作用;专家委员会的高质量学术支持下,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学术性和权威性;联合体秘书处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保障了联合体的有效运转。下一步一是要发挥智库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二是要打造学术品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三是要加强科技传播,弘扬生态文明思想;四是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在第二届主席团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把联合体办成一个高水平、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和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社科院城环所、世界自然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EDF环保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亿利集团、威立雅(中国)有限公司等联合体成员单位代表,以及中国科协科创部有关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