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上8点,在海兴开发区的海原县农技协联合会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海原县科协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小院筹备成立及与当地产业对接问题,并于第二天深入牛羊养殖基地开展调研活动。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宁夏西海固高端肉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清教授,宁夏西海固高端肉牛研究院行政副院长王敬师,海原县科协副主席、一级主任科员张怀东,海原县老科协秘书长、高级农艺师蒋儒龄,海原县农技协联合会理事长李生明,以及海兴开发区枸杞科普基地负责人、药材(林果)科普基地负责人、瓜菜科普基地负责人、肉牛(羊)科普基地负责人、乡村旅游科普基地等相关负责人,还有来自宁夏西海固高端肉牛研究院实习的一、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数名。
大家就针对宁夏西海固高端肉牛研究院在海原县农技协联合会筹备成立科技小院的具体事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座谈会上林清常务副院长、王敬师副院长就科技小院的成立表示支持,通过联合会的桥梁搭建平台,以后要开展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科技活动。科技小院将承担两种身份,既是学校教学试验基地,也是农业生产科学普及基地。通过科研项目与科技服务有效结合,深化院所基地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各基地负责人及实习研究生就各自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在座谈会上提了出来,供大家互相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座谈会结束时科协副主席张怀东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九个打造,以党建带科建,加强政治引领,服务乡村振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基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将各个阶层的科技人员结合起来,通过有效衔接,破解技术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小院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清等三位教授倡导产、学、研一体化乡村振兴新时代科普服务基地。由海原县科协筹建,海原县老科协、海原县农技协联合会协建。是贯彻落实全国两院院土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及“六个倡议”,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打造现代产业基地、打造绿色生态宝地”,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海原力量,强化新时代农技协科普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全域科普。科技小院实行主任负责制,落实县委“一主四特”产业布局,下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端肉牛科普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品牌肉羊繁育科普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枸杞科普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瓜菜科普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材科普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旅游科普基地”等七个基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研一体化提供服务。创新“八个一”(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一位教授、一名实习研究生、一位土专家、一个科研课题、一项科研技术、破解一个难题)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党建带科建”,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服务乡村振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共同富裕战略。是群团深化改革成果之一。
首先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是农业院校驻扎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与农民,企业和政府"零距离″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联盟将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开放共赢”为原则,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助推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研究生培养,全面服务于国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三农”发展。
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顶尖教授团队,于2009年创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把研究生培养、科研和服务农民这三重目标,很好地结合到一起。第一个小院建在河北省的曲周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00多个科技小院。近年来,科技小院获得了很多荣誉,包括获得了《农民日报》“中国三农创新奖”第一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重点报道,教育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表彰等。
科技小院有一些独特之处,显著区别于其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第一,研究生常驻。研究生(通常是专业硕士生)入学后,先在校内学习半年;然后到科技小院里常驻两年;再回学校,用半年时间写论文答辩毕业。科技小院,通常设在村里,或者龙头企业的基地里。之所以叫“科技小院”,是因为这种模式创建之初,师生们的食宿和工作的落脚点,都在村里的农家小院中。常驻,就是“长住”——在北方一般住半年左右,在南方则要住10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每个学生都写日志,记录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常驻,是科技小院最重要的特色。其他方式的农业技术推广,通常是专家不定期去指导培训一下,而不是常驻。科技小院,则是通过研究生的常驻,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事先并不指定题目,而是由学生到生产实际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些实际问题,农民自己没有发现,而是被师生们发现并提出来,拿出解决方案。
第三,覆盖生产全过程。每个科技小院都聚焦一种作物,覆盖整个生长过程。这正是农民所需要的,因为,通过全套技术方案,解决好各个环节的问题,农民才能最后获得好的收成,获得更多收入。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比传统的单一专业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第四,工作可持续。每个科技小院,通常有几个学生同时入住,有老生也有新生。老生毕业走了,又有新生进来,使得科技小院的工作有了连续性和可持续性。这也可以使得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科技小院的魔力就在于:既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也大大激发了师生们的积极性。因为,科技小院做的事,既是农民需要的事,也同时是学生和老师们需要的事。学生们进入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在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更能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养,包括人文情怀、吃苦精神、各种实际工作能力等等。对于老师们来说,科技小院就是很好的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可以获得各方面的长期大力支持,何乐而不为。
科技小院,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个人牺牲,而是互利互惠的,因此,很有生命力,可复制,易推广。
正是看到了这种魔力,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起建立了“科技小院联盟”,依托各省科协组织,联合各省农业高校,推广“科技小院”模式,获得了广泛支持和响应。
在召开座谈会的第二天即7月25日,宁夏西海固高端肉牛研究院的林清副院长、王永军教授和科协、老科协、农技协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郑旗乡撒台村部分养羊户家中,进牛棚、入羊圈,为养殖户问诊把脉,现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