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担当意识,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测报工作。
宫瑞杰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根据我市农作物种植结构,分别对小麦锈病、小麦蚜虫、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玉米螟、二代粘虫、蝗虫等病虫害进行了常态化调查,特别是对小麦条锈病、三代粘虫、东亚飞蝗等国家重点监测对象进行了重点调查,每年深入田间调查100余次,定期进行田间仔细调查和记录,对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10余期,指导群众精准用药,做到适时适量防治,准确率达95%以上。 建成我市首个病虫害智能化预警监测站,提升我市病虫预警测报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水平,促使数据的标准化采集、网络化传输、自动化管理、图形化处理和可视化发布,显著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二、强化争先意识,创新性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遵照“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自愿互利、规范管理”的原则,引导统防统治组织搞好病虫害社会化服务,截止到2021年底,已经扶持16个专业化植保防治组织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从业人数达329人,拥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360台(套),其中大中型植保机械29台(套),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0台、悬挂式喷杆喷雾机28台、植保无人机超200架,日作业能力超过46000亩。
随着我市统防统治工作的快速发展,迄今已经建设2万亩粮食专业化防控示范区及1000亩园艺专业化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我市统防统治进程。每年夏季作物统防统治面积累计达到45万亩,玉米“一防双减”防治面积达25万亩,并对昌邑北部荒滩夏、秋两季蝗虫实施统防统治,防治面积达2万亩,达到了总防治量的70%。农药利用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0%。
三、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相融合,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市共建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园区12个,其中粮食示范区8个、蔬菜示范区2个、水果示范区1个、棉花示范区1个,示范面积累计7500亩,展示病虫防控新技术。引导群众推广应用生态调控技术,重点推广作物抗病品种、优化作物布局,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大苏云金杆菌(BT)、绿僵菌、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
根据我市作物类别、栽培技术措施,结合重大病虫害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不断制定完善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至今已经完成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玉米绿色防控技术、生姜绿色防控技术、马铃薯绿色防控技术、花生绿色防控技术、棉花绿色防控技术等6项技术规范,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带来的成果就是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全部提高,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农药使用2--3次,亩平均减少农药投入40--60元,亩挽回损失或增加蔬菜产量400--500kg,以无公害产品平均单价高出普通产品15%计算,每亩可增收600元以上。社会效益突出:绿色防控示范园区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生态效益明显: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之后,农药使用量减少,生态环境改善,天敌种群数量增加。
四、主动作为,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对全市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进行集中培训,共培训320人次,编制发放材料500余份,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身为一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包靠10户示范户,围绕小麦、玉米、蔬菜等主导产业的技术问题,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一对一指导,每年科技下乡150天以上,充分利用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渠道,免费向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技干部、村干部和群众发送灾情预警信息,向手机用户发送有关农业动态、政策法规、种养技术、病虫防治知识、农产品市场供求等农业信息达1000余条次,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600余次,有力促进了“三农”工作的开展。
五、激发工作热情,有先必争,有旗必夺。
一直奉行“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的行为准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我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农业生产。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照先进,寻标对标,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积极开拓创新,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发挥植保防灾减灾效能。善于站在农业干农业,跳出农业看农业,“有先必争,有旗必夺”,2015年、2017年、2018年连续承办了三届潍坊市小麦“一喷三防”暨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2016年承办了山东省小麦春季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获得了省、市同行的一致好评。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带领植保站多年夺得了昌邑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A档等次,并被评为A档中的先进单位。被评为2014年度潍坊市“最美农技员”,2018年潍坊市“最美基层农技员”,2018年昌邑市“最美农技员”,2018年昌邑市优秀共产党员。
六、做好新农药、新技术试验,推广应用农业前沿技术。
1、小麦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自2016年--2020年连续开展6年试验,集成推广深耕深翻、种子包衣、轮作换茬、精准施药、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防效达80%以上,比群众自防提高23.64%,辐射带动周边麦田管理12万亩。该技术获得2021年潍坊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参与了全国农业行业标准“小麦茎基腐病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的起草。
2、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采用抗性品种、种衣剂包衣、生态治理、生物防治结合化学防治等措施,该技术体系平均减药26%、减肥27%、增产9%,提高了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累计培训农技人员24人次、培训种植户600人次。至2020年累计示范推广11万亩,辐射推广6万亩。获得2020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重要经济作物病害鉴定检测与精准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展了经济作物土传病害的诊断、鉴定及快速检测技术,及时掌握病害及其抗药性的发展动态,推广了以生态治理、生物防治结合化学防治为核心的精准防控技术体系,防治效果在81%以上,有效控制了经济作物病害,降低了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在经济作物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获得2019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小麦根腐类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了农艺措施、生态治理、种子处理等措施的小麦根腐类病害绿色防控技术,2017~2019年全市累计推广19万亩,增产小麦6670吨,新增产值1281万元,增收节支1451万元。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及农民田间作业次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5、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2019年-2021年在我市连续实施3年,累计实施面积2万亩,解决了生姜根结线虫等重大病虫防治技术难题,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示范区农药用量减少40%,农产品质量、效益双双明显提升,亩节本增效1000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保障。
七、开展新常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知识的更新、知识的折旧会日益加快,充分发挥“互联网+培训”优势,实现随时学习、随地学习,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登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崇农云课堂”》学习,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岗位实际,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把学习成果内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素质能力,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先后获取如下奖励:
1、2019--2020全国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竞赛参与奖;
2、“与知相遇,农知之禾”见证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十周年作品征集活动图片类三等奖;
3、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病虫害图片征集活动中获得2019年度全国类优秀作品;
4、山东省2016年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竞赛活动获得优秀专家称号;
5、山东省2015年农技问答与网络书屋应用学习竞赛活动获得二等奖;
6、“黄河三角洲饲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荣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7、“盐碱地牧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荣获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科技兴农奖二等奖;
8、“设施蔬菜新病害鉴定与绿色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9、“12种主要作物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研究与推广”荣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10、”蔬菜绿色控害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荣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11、“防治作物病害的木霉生物制剂的研发及应用示范”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2、荣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一种三段式桥壳的加高驱动桥;
一种有机肥砖输送成形装置;
水溶肥料混合搅拌机;
一种畜禽粪污发酵装置。
13、山东省科普专家人才库(首批)农业技术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