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把科技创新成果写在临沧大地上

发布时间: 2022-05-31

20
1222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他们孜孜以求,致力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践行科技为民之志;面向经济主战场,他们立足自身优势,激发创造活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们投身科普事业,毕生奋斗,助力青少年奔赴“星辰大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他们牢记“国之大者”,舍小家为大家,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他们,是2022年临沧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时时处处彰显着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创新的力量。

图片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乘势而上,大展宏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深鼓舞和鞭策着全市科技工作者——


  “医生本质上就是一名战士,抗击病疫、守护生命是我的本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一次的冲锋陷阵,唐贞力总是带头奔赴第一线。

图片


  作为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市中医医院院长,2020年以来,唐贞力带领的团队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全程参与市内及境外125治疗点全部病例救治任务,在患者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西医没有特殊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发挥中医特色,主导临床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感染者在较短时间转阴出院,他用技术创新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唐贞力说,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自己将积极推进中医药创新运用,持续推动全市中医药、民族医药挖掘与创新发展,积极建立帮扶协作机制,指导基层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注重人才支撑,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中医、走近中医、接受中医药服务。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

“我的梦想是争取校园航天与中国航天接轨,把更多的实验载荷送上太空。”作为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市一中科创中心主任郑德杨有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图片


      近些年,他一直在探索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科技、拥抱科技的机会。郑德杨认为,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科技教育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这要求科技教师不仅能够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比赛等,还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学科背景,把校内外各种科技资源结合起来,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科技课程、科技活动,举办创新课程研发和提升教学能力。

图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郑德杨表示,当前,科技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科技教育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未来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会不断涌现出来,中国航天精神一定会在临沧薪火相传。

        所有的成绩都是面向未来的起跑线

勐库戎氏公司自创牌23年以来,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茶叶科技研究、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初精制生产加工、普洱茶仓储、茶叶销售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图片


  “要进一步做强做大普洱茶产业,就是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戎玉廷说,作为直面市场的企业,要解决普洱茶产业目前的乱象,就是要发展科技研究创新型产品,企业引进先进的设备,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入,对资源进行深入开发,研发新产品,把企业具备的人才优势和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形成具备地域优势的资源,以创新谋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实现普洱茶特色产业的长远发展。

图片


  “以质量为基础,技术为保障,对普洱茶进行科学营销、准确定位、合理延伸并突出其特色,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普洱茶品牌之路。”面向未来,戎玉廷充满希望。


  进入五月,临沧较往年提前进入汛期,雨季偏早、降雨偏多,进一步考验着临沧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提高“预” 的精准性、增强“警”的时效性,为市委、市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一直是临沧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郭萍的主要任务,“作为气象服务人员,只有过硬的业务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图片


  为此,她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总结预报经验,连续三届获个人全能奖佳绩,两次被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授予“云南省天气预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近年培养的多名年轻预报员在工作中已成为业务骨干,集体和个人多次被省、市表彰奖励。

图片


  “获得临沧市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临沧气象人始终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致力于持续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为临沧高质量发展贡献气象力量。”郭萍坚定表示。


  天刚刚亮,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林中透射着缕缕阳光,百兽竞哮,千鸟齐鸣,穿行而过的河流,柔美灵动,冷冷淙淙,演奏着一支支雄伟而玄妙的交响曲。


  “自从到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我就与自然保护地守护研究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提到自己的工作,王志胜满脸自豪。

图片

为了调查研究和拯救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39年来,王志胜不分昼夜带领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深入深山老林,开展野外调查监测工作312次,参加林业执法部门处理相关案件并出具鉴定书114份,完成救护和放归蟒蛇、巨蜥、猕猴、草鸮、白鹇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他参编的《佤山绿色明珠——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南滚河流域亚洲象保护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填补了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基础数据和科普读物的空白。

图片


  王志胜以实际行动扎根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贡献给了自然保护区的崇山密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为科技创新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图片

奋斗无止境

我们坚信

扎根临沧大地这片肥沃的创新土壤

一茬茬志向远大的

科技人才定会茁壮成长

一个个激动人心的

创新故事定会竞相上演

一批批科技创新成果也一定会

源源不断走进我们的工作生活

云南省临沧市科协供稿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