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安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长期健康发展,较好地保障了居民交通出行,持续保持较高的人民满意度,养护综合质量效益名列全国前茅。优良的成绩得益于安徽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机制为保障,多措并举推动公路养护绩效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养护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安徽基本建立起了以一般预算和中央转移支付为基础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不断健全以“部省为主、市县兜底”的养护资金支出责任体系,养护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落实养护保通资金市县保障主体责任
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安徽将公路管理机构基本支出、小修保养等燃油税资金由省级统一预算直接下放、转移支付至市、县两级,不断提高养管单位养护资金使用自主权。督促地方政府将市、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基本支出纳入一般财政预算,间接增加了用于小修保养的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
加强养护工程资金省级统筹主体地位
安徽稳定养护工程资金来源,坚持将中央转移支付的省级燃油税和车购税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不足部分以市、县和社会资金配套兜底。全省坚持“因素为主,需求为辅”的资金分配原则,因素法分配统筹考虑当量里程数、交通行驶量、路况水平、日常养护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因素,既以公路资产总量为主,又兼顾养护绩效考核;需求法主要考虑以安全为主的专项和应急养护工程,既强化 省级统筹能力,又充分调动市级积极性,提升了 养护工程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有关部门适度安 排赤字计划,鼓励提前实施养护工程项目,及时 动态调整补助范围和标准,充分尊重项目法人资 金使用权利,严格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及管理。
桃花潭大桥 乐建平 摄
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优化
面对改革后各地复杂多样的养护管理机制和多元多变的公路属性,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安徽不断完善改革成果,按照“资产分类、业务分项、养管分层”的原则,建立健全公路资产分类分项和养护管理机制。
建立公路分类登记机制
聚焦重点加强养护。安徽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分为公路资产、市政城管和待贯通路段,公路资产路段是公路管养和监管的重点,包括公益性路段、收费路段和施工路段,桥梁则包括一般桥梁和危险、老弱、长大等重点桥梁,公益性路段和重点桥梁是重中之重。
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安徽将市政城管、待贯通路段和公路资产路段保持同一服务水平运行,主要协同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命名编号和指路标志调整等工作,国道和省道按照同一标准养护,公益、收费和施工路段接受同一机制监管,确保居民无差别、无障碍公路交通出行。
完善养护分项实施机制
聚焦养护保通和养护工程实施两项主要业务。安徽持续关注两大主要业务,并依据日常保洁、小修保养、检测评定、安全保通等养护保通分项,区分预防、修复、专项及应急等养护工程分项,依据各分项养护工作特点,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精细化养护,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差别化管理,相应地采用不同的监管模式督导。
健全管养分层管理机制
实行基层运行、市级监管的养护保通模式。安徽养护保通共涉及18个市级监管单位、223个养管单位及众多养护从业单位三个层次,其中养管单位又分为收费经营单位、市级派驻公路分中心、县级所属公路分中心、PPP经营单位等,多元的养管单位导致传统的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切实将养管主体责任下沉至养管和养护从业等基层单位。同时,安徽改善了监管方式,省、市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可以协助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履行监管职责,但必须压实市级监管主体责任。
实行市级实施、省市共管的养护工程模式。安徽养护工程实施共涉及18个市级监管单位、18个市级养护工程项目法人及众多养护从业单位三个层次,新时期的养护工程范围广、类别多、规模大,工程总承包EPC、产出和绩效综合养护承包OPRC等合同模式多样,确定市级公路管理机构承担养护工程项目法人职责,可按县域设立现场办负责具体项目,提高养护工程规模效益。
养护工程监管则需要全省统筹,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协助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导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履行监管职责。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绩效主要依托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纳入省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覆盖所有监管单位和养管单位。绩效考核包含资金保障、计划执行、路况安全水平等指标,综合汇总了路况综合考评、交调通阻、灾毁监测、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专项行动效果评估等内容。
强化养护管理评价考核
利用养护质量巡查、桥隧巡查、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公路风险评估等手段,安徽开展了路况综合考评,对监测路况较差、安全设施不完善的路段和四五类危桥,及时挂牌督办,强力督促整改,通报“十佳/十差”养管单位。安徽健全交调、通阻和灾毁直报制度和体系,加强季度和年度通报,强化公路运行状态监测。省级交通运输和财政部门连续5年对1365个养护工程的项目决策、资金落实、目标实现、效益效果等指标实施全覆盖绩效评价。安徽还开展了专项行动效果评估,确保行动得到工程保障,工程实施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公路安全服务水平。
在公路资产全生命周期,安徽汇聚了养管单位的公路基础属性、检查评定、专项行动隐患评估、日常管理等数据,结合省市两级监管单位巡查考核、45挂牌督办数据,挖掘桥梁、隧道、交调等多源监测大数据,共享公路建设、公安交警、安全应急、交通执法等外部数据,建立健全路网大数据和养护工程基础工作台账。公路管理部门应用大数据对公路使用性能开展中长期预测,科学分析路网养护需求,测算养护费用,为路网养护规划拟定、养护估算编制提供了决策支撑。
动态规划储备项目
按照“五年规划、三年储备、一年计划”的前期工作机制,安徽市级养护工程项目法人负责规划、储备和建议项目,及时开展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审批和资金筹措方案确定。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和指导各市建立养护工程项目库,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准备、自筹资金落实及省级补助标准执行等情况的技术性合规审核,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报部审核,指导各市优化养护工程方案和建议计划。
改进工程监管方式
安徽建立了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工程监管机制。“事前”加强对养护工程计划项目的指导,完成检测评价结果、养护间隔年限、设计单位资质、设计批复概算等关键要素的合规性审核。“事中”加强工程进度调度和质量督查力度,掌握工程实施信息和进度,强化养护工程质量巡检,关注养护作业安全,落实施工路段通行期间养护安全、环保的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事后”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其作为分配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进度滞后等短板,及时采取停拨年度省级补助和收回闲滞资金等措施。
国道205线泾县至南陵段 乐建平 摄
依托世界银行贷款养护创新示范项目,安徽引进基于产出与绩效的OPRC合同模式,将5年内的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全部承包给专业化的养护机构,彻底实现管养分离,既看产出更看绩效。OPRC合同改变了传统的公路养护模式,既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又依托有效市场竞争,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养护资金不足、养护成果短效等深层次问题,公路养护市场化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创新公路养护技术
安徽积极开展1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制定5项行业(地方)标准,发布8期技术指引,推广应用波形钢腹板桥梁、泡沫温再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刚柔复合路面等近20种预防性、创新型养护新技术,加大养护技术创新,养护成效显著。其中,六安铜锣寨隧道、黄山双曲拱桥、阜阳南照淮河公路大桥等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专项养护工程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介绍。
创新数据综合应用
按照“省建平台、市级监管、基层应用”的原则,安徽构建了省级公路资产养护平台,集成资产清核、工程管理等八大业务系统及数据整合、信息展示两个综合平台,纵向联动部、省、市、县四级养护管理数据,横向协同设计、检测、施工多类从业单位,用户达600家,账号开通1000余个,聚焦养护保通和养护工程实施两大主业,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大数据、物联感知等核心技术,探索应用微波测量、视频识别、激光扫描、雷达探地等公路检测监测技术。
安徽健全桥隧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全省普通干线公路桥隧安全监控平台已运行5年,在线桥隧近20座,联网运行和正常运维水平不断提升,已作为交通运输部养护智能综合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交通运输部相关单位的好评。
通过提高资金效率、优化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改进决策监管和推动多维创新等方式,安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取得了较好的养护绩效。“十四五”期间,安徽公路养护领域将继续秉承“修路修身,养护养心”的价值观,倡导“养护工作我负责,养护岗位请放心”的理念,朝着建设交通强省的目标继续前进。
来源:中国公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A5ODQ5OA==&mid=2652374223&idx=3&sn=22b8aeb2a61c7892b4dbb79be4d61c7e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