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四向”发力 做细“四服务”

发布时间: 2021-05-26 发布来源:西藏自治区科协

20
1118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关于群团工作部署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内部挖潜力,向外部聚合力,在做细“四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推动了西藏科协系统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向创新要动力

一是创新方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制定《自治区科协领导班子联系科协基层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制度》,邀请自治区领导看望慰问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召开中国科协九大西藏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组织科技工作者入驻“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每年举办 2 ~ 3 期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培训班,累计培训 1000 余人次。多措并举,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二是创新载体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以“科普中国”平台为依托,建立“科普中国·西藏”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实现《西藏科技报》提档升级及数字化,开发藏汉双语“科普盒子”“移动科普”“科普西藏”终端设备 5000 余台(套),配发广大农牧民助力科普。于乡村、社区和学校建立 135 个“科普 e 站”,强化科普资源落地应用。与专业团队合作,实施“西藏特色科普资源开发”项目,通过制作双语科普视频、音频和科普图文资料,开展网络科普知识精准化、个性化推送。2020 年,西藏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 5.11%,比 2015 年提高 3.18 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中国科协、自治区党委提出的“2020 年要把西藏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比例提高 5% 以上”的目标任务。

三是创新成果为社会发展服务。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实现西藏物品(黑玛咖种子)上入太空、首次遨游,下进园区、育种研究。配合中国科协打造世界海拔最高,集天文观测、科研、科普展教于一体的“阿里天文台科普站”。推荐企业科协参加全国相关创新活动,联合区内高校科协开展系列“双创”活动,支持有关学会实施“西

藏文化科技创新与发展咨询服务”“西藏自治区科技发展智库示范建设”“食用菌产业创新联盟”等项目,硕果累累,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二、向改革要活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西藏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科素成员单位和地市科协主要负责人为班底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深改办及 3 个改革专项组。同时,结合西藏实际,在充分征求区党委组织部、编办,区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等多部门和地市科协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西藏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将改革内容细化分解为 4 个方面 21 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部(室)、社,责任人,并将对应改革事项同地市科协沟通确认、一体落实,形成层层压实责任、层层压茬推进的改革工作体系。

二是细化工作措施。将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下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将中央、中国科协及区党委的最新改革精神第一时间列入集体学习计划,实时跟进、吃准最新改革方向,明确工作目标。安排考察组赴新疆、云南等省(区)学习考察西部科协改革试点工作,于青海、上海、湖北、山东、辽宁等省(市)开展科协系统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以深入调研的方式,为改革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和思路。参考自治区改革跟踪问效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常态化督查督导。同时,于“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县级科协主席、科协干部培训班 3 期,累计培训人员 169 人,基层科协的组织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科协领导班子结构和机关部门职能,提高科协代表、委员、常委中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比例。2021 年初召开的西藏科协七大,代表中来自学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农牧区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共计 119 人,占代表总数的 71.3%,科协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进一步增强。修订《自治区级学会组织通则》,制定《学会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学会综合清理整顿工作,脱钩行业协会 6 家,注销“僵尸”学会 5 家,激活学会 1 家,合并学会 2 家,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不断优化。地市科协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7 地市全部完成科

协机构和人员编制落实,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三长”进入县乡基层科协组织“3+1”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改革的源头活水持续释放。

三、向内部挖潜力

一是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以举办专题辅导报告会、召开学会秘书长会议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的贺信、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

老科学家的回信精神等,学习贯彻区党委第九次代表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科协组织上下联动、狠抓落实,更加有力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制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以“发挥学会作用,推动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座谈会,大力实施全国和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过去 5 年,累计投入资金 1403 万元落地精准帮扶项目 51 个。扎实开展驻村联系点帮扶工作,累计投入资金 500 余万元,助力 2 个定点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户 160 户

692 人脱贫摘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西藏园艺、作物等涉农学会齐上阵,深入实施“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提高农牧民种养植技能,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

同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动各级科协和相关学会科技工作者,开展防控知识科普宣传,发放宣传资料 0.54 万册。委托西藏护理学会培训基层护理人员 200 人次,组织藏医药大学科协举办藏医药知识培训 820 余人次、义诊 1070 人次。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为民

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是强化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能力。委托有关部门和学会组织开展《自然科学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调研》《西藏典型冰湖调研》《拉萨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等 13 个调研咨询项目,拓宽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的渠道和途径。发挥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作用,配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开展“西藏科技工作者和自治区学会工作状况调查”,为我区智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联合区发改委、青海省科协和中国铁道学会举办“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联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功将阿里、那曲 2 个“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申报列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在那曲市举办以“生态文明与草牧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分会;支持有关学会开展“西藏可再生能源学术研讨会”“西藏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论坛”“西藏草原主要毒害草防治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助力我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向外部聚合力

一是在受援工作中聚合力。中国科协深入推进科技助力援藏增效工程,2014 年、2016 年先后成功召开两次全国科协系统对口援藏工作座谈会,支持西藏科协相继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助力精准帮扶、科普资源开发、科普队伍建设等项目,支持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从人才、项目、资金和工作方法

等方面全方位给予倾斜支持。省市科协对口援助地市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经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与中国科协领导座谈协调,中国科协拟于 2021 年 7—8 月,适时召开新一轮全国科协系统对口援藏工作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二是在科普巡展中聚合力。扎实开展科普巡展活动,由地市科协、县级科协负责沟通乡村、学校,区科普工作队会同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工作专班和工作合力,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改变了过去科普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十三五”期间,西藏累计开发科普传播产品 18 种类 4 万个,科普大篷车总行程达 25.2 万余公里。以 2021 年为例,区、市、县三级联合科普巡展活动,计划覆盖 7 个县的 69 个乡村、75 所中学,目前首站日喀则市定结县巡展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成效显著。科普巡展活动在向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的同时,也为建立全区科普工作新格局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三是在党史学习中聚合力。依托各学会党组织(目前西藏 41 家区级学会均已成立党组织),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伟大贡献、初心宗旨、理论创新和长期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党在西藏执政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开展党员“三包”、结对认亲等活动,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积极协调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协会科技工作者投入科技志愿服务行列,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健康咨询、技术帮扶、农技推广、专题讲座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把党的关

怀送到农牧区,送到百姓心间。下一步,西藏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对标对表中国科协十大规划的新目标新任务,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把破解联系科技工作者不够紧密、基层科协体制机制不健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手段单一等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逐个落实好赴中国科协衔接事项。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履行好工作职能,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西藏自治区科协

展开
收起